“咱們水仙京劇團一共四十二個人,樂隊是九人,剩下的都是演員。”
今天,節目組來的地方比較偏僻,是臨安下麵的一個鎮子,這也符合民間戲劇團的調性,一般都是下鄉去唱戲。
去看戲的也都是上了歲數的老人家。
水仙京劇團的團長是個很有氣質的中年女性,叫熊婧芳,年過四十,身段依舊苗條,言行舉止,動靜儀態,頗具古典的含蓄之美。
陸清風覺得這位在戲曲中演的應該是那種大青衣的角色,也就是生旦淨末醜中的正旦。
像是《白蛇傳》中的白素貞的角色。
“地方簡陋了些,不知道你們習不習慣。”
熊團長帶著幾人來到一處平房前,這裡是鎮上的居民活動中心,因為地方夠大,偶爾會被水仙京劇團用作排練。
進入其中,就看到一位手持雙劍的女子和幾個男演員戰成一團,配合上京劇代表氣氛緊張武場伴奏,鑼鼓齊鳴,演員的身姿讓人眼花繚亂。
陸清風和劉劉茜雅,李一南,童錦,司涵韻等人站在門口靜靜地欣賞。
“這是排練的哪一出戲?”
演員華麗的動作讓李一男忍不住發問。
“《白蛇傳》第四折,水漫金山,小曼,也就是女演員演的是青蛇。”
熊婧芳回答道。
這麼一說,眾人就明白了。
畢竟這個故事也是家喻戶曉了,這個世界也多次將這個民間傳說搬上電視熒幕上。
不同的是,最經典的版本是九十年代香江創作的,而前世則是寶島。
“這個我知道,我媽咪以前演的就是小青。”
一旁的司涵韻說道。
是的,司涵韻的母親是一位香江女明星,如今雖然息影了,但早年也是紅極一時,其中經典角色就是青蛇。
“我小時候也看過。”
童錦用不利索的語言表示。
其他兩人也都點頭,隻有陸清風還真不知道這件事情。
正聊著呢,排練室中,鑼鼓聲越發緊促,中間的女演員輕盈的翻起了筋鬥,再次吸引了幾人的目光。
“這是毯子功。”
熊婧芳在一旁解說。
“戲曲裡麵,我們常說的唱念做打四大基本功,其中的打就是舞台上的形體動作,又分把子功,和毯子功。”
“把子功就是演員之間的套招對打,毯子功就是各種翻跟鬥。”
“除此之外,還有手絹功、扇子功、髯口功、帽翅功、甩發功、水袖功等等”
雖然沒有具體解釋,但這些名詞通俗易懂,加上多少都看過一些戲曲的視頻,能把這些功夫和腦海中的印象一一對應起來。
“怪不得都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你們排練,感覺做一名戲曲演員比我們練樂器要難多了。”
劉茜雅一邊輕輕鼓掌,一邊忍不住感慨。
更難的是,這一行其實也是吃天賦的,古往今來,能被稱為角兒的,也沒有多少。
看完這段排練,幾人隨著團長參觀京劇這一舞台藝術多種多樣的組成部分。
像是戲服。
“我們自己一般稱為行頭,主要有大衣、二衣、三衣、雲肩這四種類型。”
“大衣像是蟒袍、官衣、法衣、僧袍,宮裝這類;二衣則是馬褂、大凱、卒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