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
李一南在他身邊坐了下來。
“有點。”
因為過去那段連飯都吃不飽的經曆,陸清風現在的身體素質其實並不好。
傳承的天賦雖然讓他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實際身體健康狀態要差一點。
像是低血糖的毛病就一直伴隨著他。
畢竟目前傳承的天賦隻是作用在表象,並沒有讓他變得更有活力。
這點在之前軍訓的時候就有所體現。
陸清風在意識到這點後,一直有運動和飲食營養搭配,但這種程度還不足以彌補過去造成的虧空。
兩人隨意的聊著天,說著白天錄製時的趣事。
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周都會見麵,幾人也熟悉起來。
李一南是個性格非常寬厚的人,不管是錄製節目還是平時相處,他都是那種能春風細雨般化解尷尬氣氛的那種人。
年紀不是幾人中最大的,但看起來像是個大家長。
陸清風覺得節目中會選他做常駐嘉賓,很大可能是因為需要這麼一個粘合劑一樣的角色。
他自己也挺喜歡這種人相處的。
要是在這幾個人中隻能選一個做朋友,他肯定會選李一南。
“對了,李哥,你是怎麼進樂團的?”
聊著聊著,陸清風想起第一期的時候劉茜雅勸他和交響樂團合作的事情,正好李一南就是魔都青年交響樂團的指揮家,便想詢問一下。
“我?”
李一南想了一下。
“我是學校推薦進去的。”
大概覺得自己說的不清楚,他又解釋道。
“我一開始也不是學的指揮,最初學的鋼琴,後來轉學了小提琴,十一歲的時候才開始接觸樂隊指揮的理論知識。”
“後來考上了魔都音樂學校,學習一年後,有次校慶舞台上我擔任的指揮家,也是那一次,學校覺得我學的還可以吧,就推薦給了魔都青年交響樂團。”|
“沒有辜負學校的期望吧,我也順利通過了樂團的考核,後麵就邊上學邊學習,三年前,很幸運的成為了樂團首席指揮家。”
李一南說的很謙虛,但陸清風能感覺到他的驕傲。
在係統性的學習樂理之前,陸清風也不能理解交響樂前不斷揮舞著棒子的人起到什麼作用。
學習之後,才知道指揮家的作用。
就像軍隊中的統帥,足球運動中的教練,一部電影中的導演,對樂隊演奏的曲子有著絕對解釋權。
或者也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指揮家就是樂團的人肉節拍器。
因為交響樂團人數眾多,少則幾十,多則幾百上千,且都是一流的演奏者,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想法,沒有一個統一的協調統籌的人,很難保證這麼多人和諧演奏。
於是,作為協調者的指揮家也就應運而生。
早期的時候,這個職業雖然重要但並不突出,因為需要指揮家對樂曲有著深刻理解,所以都是由作曲家本人來擔任的。
像是貝多芬、莫紮特等人,既是偉大作曲家,也是出色的指揮家。
後來隨著音樂大師相繼去世,留下的眾多經典作品,不可能就此擱置,因此這些作品的詮釋就交到了指揮家手裡。
成為聽眾了解這些作品魅力的橋梁,指揮家這個職業也越發讓人敬重。
成名的指揮往往在配器、音色、音樂的層次表達上麵有著自己的特色。
其中肢體語言就是指揮家個人風格的鮮明體現。
打開音樂會的視頻看看,就會發現這些指揮家在演出時,各自表現都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