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還能夠去開墾田地!種更多的糧食!”
秦朝是鼓勵墾草拓荒的。
當年商鞅為了鼓勵黔首們開墾田地,特意頒布了法令:開墾出的土地歸自己所有,還能夠自由買賣。
這條法令也帶動了軍功爵製度的完善,使得秦國越發強大。
同時讓秦朝的耕地麵積,有了長足的長進。
就比如鐵牛村這些佃戶們,都能夠擁有千畝田地耕種。
要知道鐵牛村才十來戶人家,平均每戶都是七八十畝的田地1。
但是有田地並不意味著就能夠種得過來。
就比如牛二家中,若是沒有耕牛協助犁地,那他們根本就種不完自家的九十畝田地。
而且哪怕有耕牛犁地,他們也隻是隨意的把地犁上一遍,然後再種上種子,不可能去精耕細作。
打個比方:
認真種40畝地和隨意種90畝所花費的時間差不多。
但是認真種的40畝地的收獲哪怕是後者的兩倍,也依然不如他們隨意粗放耕種90畝來的劃算。
更何況哪怕再認真的精耕細作,也壓根都不可能提升兩倍的產量。
(因為代田法還沒有出現,長期耕種同一片地,導致土地肥力下降。)
黔首們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該如何選擇。
如果田地不足,那也就算了。
但是田多得都有些種不過來之後,他們顯然不會去花費太多心思去精耕細作。
因此,這些佃戶們同樣完全沒有開墾新田的打算。
畢竟開墾了也種不過來,而且還會影響自家耕種,開墾田地可比種地要麻煩多了。
到時候因為浪費時間去開墾田地,導致影響了自家耕種而沒有糧食吃。
那可就真的要餓死了。
畢竟收益並不高,而且還有一定的風險。再加上,開墾出來的土地他們又種不過來
所以他們方才老老實實的當著佃戶,沒有開墾田地的打算。
皮膚黝黑的牛犢,此刻也反應過來了:“那樣的話我們就可以種更多的地了啊!還可以去開墾屬於自己的田地,以後都不用當佃戶了?”
牛犢認為有了這新犁的幫助,他們完全可以種更多的地!所以開墾新田地,便有了收益。
“那倒是有些難了,咱們自己一年又能開墾多少田地?”
“可能咱們餘生開墾的田地,還不如咱們現有的多。”
“估計咱們還是得當佃戶。”
身材瘦小的牛癟腦子倒是比較靈光,稍微計算了一番後,便立馬否決了牛犢的這個想法。“當然!這樣也已經不錯了,至少咱們每年收獲的糧食會越來越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