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
眾多大臣聽到這個消息後,看向李意的眼神都變得不一樣了。
尤其是廷尉李斯,他非常明白這新犁所能帶來的影響將會是多麼巨大。
“還好是這李意製出的新犁,那李意隻不過是一介方士而已。”
“若是那張鴻造出的新犁,日後這丞相之位對他來說,怕都是不難。”
他李斯可是對那丞相之位有著不小覬覦之心的。
當朝三公中,真正存在的隻有兩個:一是丞相、二是禦史大夫。
禦史大夫雖然名列三公,但是地位其實還是不如丞相,隻能算是丞相的副手。
至於太尉,則一直沒有人任職。
因為太尉手握最高軍權,嬴政根本不可能讓出這個位置,故而沒有太尉。
而李斯從以前在呂不韋手下做事之時,便對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向往不已。
如今已經達到了九卿之列,離三公不遠矣!
雖說想要當丞相,幾乎都要先當禦史大夫作為過渡。
但是也不是每一個禦史大夫,都能當上丞相的。
就比如當今的禦史大夫馮劫,陛下就不可能讓他當丞相。
因為這馮劫更偏向於做一名武將,而不是文臣。
他履行監察百官之能沒什麼問題,但是想要當丞相,他馮劫的能力顯然還不夠格。
而自己的政治理念和陛下是一樣的,深受陛下器重。
所以在李斯心中朝堂中的文臣,如今隻有自己有資格擔當那丞相之位。
哪怕是現任丞相王綰,在自己心目中也不過是一能力平平之輩罷了。
隻不過是因為他出身於舊貴族,所以才能當上了丞相之位,而自己是外臣,所以隻能當一廷尉。
朝堂上文臣中唯一值得自己在意的,也就隻有那中車府令趙高了。此人雖然是宦官出身,但是才學不俗,且同樣深得嬴政的信賴,是少公子胡亥的老師。
不過倒是從沒聽說過宦官手握大權的,因此李斯對他也隻是是稍有忌憚罷了。
至於淳於越和周青臣之流:
一人雖有才學,但是固步自封。
一人好阿諛奉承,但能力有限。
如此下去,都不可能有什麼大成就。
李斯一想到那淳於越天天和自己唱反調,李斯就不由得有些頭疼。
畢竟二人也算得上好友,而且還挺關係不錯。
唯一讓自己無奈的就是自己這好友經常不留情麵給自己,強烈反對自己提出的郡縣製。
還經常說一些觸怒陛下的話語還好陛下心胸寬廣,倒是沒對他怎麼樣。
不過日子久了,那可就難說了。今日自己和他爭辯,也是希望他能夠早點認清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