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認為應該考察一些詩歌文章方麵的能力。”
“臣認為文字書寫,必須規範得體。”
“臣認為,這仙術府的仙術也要考察一番,像那仙紙、新犁、耬車,皆對我大秦十分重要。”(開口的是「李吹」張鴻)
眾人在七嘴八舌中,總算是的把這科舉考試的大致內容框架給初步搭建完成了。
李意見到嬴政選擇了德法兼修,便也就沒有提什麼意見。
這會兒嬴政對待各家的態度其實是以法家為主,兼容各家。
所以朝堂上照樣會有其他學派的人士。
法治為主,德治為輔。
這也是為什麼,嬴政會讓扶蘇跟著淳於越學習。
因為他其實也是認同儒家的部分觀點的。
在嬴政看來:
再怎麼說這儒家也是法家的源頭,其本身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隻是讓嬴政有些無語的是:
自家兒子扶蘇被淳於越給教的,都快和腐儒差不多了。
見眾人商討的差不多了。
嬴政微微頷首道:“這科舉考試的內容已經初步確定,你等可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
李斯聞言當即開口道:
“臣認為,科舉雖然不論出身門第,但是這商賈萬萬不可參加科舉。”
“這商人皆是逐利之輩。”
“他們若是真的入朝為官,多半會借著官職之便利來謀取錢財、魚肉百姓。”
“而且若是連商賈都可以參加科舉,那麼願意從事耕種的黔首將會減少。”
說完還若有若無的瞄了李意一眼,這讓得李意有些無語:
「咱又不是商賈,咱這是政哥的大秦國企好不好!」
不過李意也認同李斯的話語。
這政商之間,還是分開得好。
自己從商也就圈圈那些貴族的錢,並不會去坑老百姓。
至於其他商人?
嗬那可就說不準了。
嬴政聽後點了點頭,認可了李斯的提議。
有著李斯在前,又有一些人提出了意見,來完善這科舉製度。
嬴政則是采取了其中比較靠譜的意見。
將參加科舉的資格和流程也確定了下來。
就當眾多大臣覺得今天的朝會。
應當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之時。
嬴政竟然又開口了:
“朕欲遷徙天下各地的豪強,入關中鹹陽。”
眾大臣聽後都是一愣:
遷徙豪強入關中?
哦,這倒不是什麼大事。
幾年前不是也搞過遷徙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