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匈奴都需要為自家的生計考慮。”
“彼時各個部落閒散居住。”
“一個部落包括上婦孺老幼總人數一般都不過萬,更彆提那些能夠上馬打仗的匈奴人了。”
“而我大秦的將士,裝備精良、軍紀嚴明、戰馬強壯。”
“真打起來,我大秦的一萬騎兵至少敵得上他們三萬匈奴兵。”
“更何況此時的他們,還是各自為戰分散在各個部落。”
“我軍必然可以逐一擊破。”
聽著李信的觀點,眾人不由得紛紛點頭。
這話說得倒是在理。
那匈奴每年都是在秋天的時候,出兵南下,大肆搶掠。
而到了春天的時候,又退縮起來。
從沒聽說過匈奴敢在春季出兵南下劫掠的。
王賁聽後則皺了皺眉:
“若是那些匈奴在你擊破數個部落之後,便開始集結起來了該如何?”
“如果聚集起了七八萬的匈奴士兵。”
“爾等以少敵多,終究是有些不妥。”
李信聽後搖了搖頭:
“首先,那匈奴膽怯打仗之時稍顯敗局便會落荒而逃。”
“初春時節那匈奴單於不一定能夠調的動各地的匈奴。”
“哪怕他真的能夠調動,又如何?”
“隻需要打的足夠快,讓他們來不及聚集起來便可。”
“我秦軍一路上輕裝簡行,不帶任何糧草輜重。”
“他們如何能有機會集結?”
“待到我打到那匈奴王庭,他們怕是都不一定能夠集結起兩萬大軍。”
“那匈奴人蠻夷之輩,可不是我大秦軍士。”
“他們想要調動兵力,可是相當困難的。”
李信非常的自信。
他說這些話語並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在心中分析過無數次的。
李信在領兵打仗方麵的能力是很強的,單論正麵作戰以及兵法謀略方麵皆是頂尖水平。
王賁聽到李信的話語後,則是不由得有些沉默。
對於李信的言論,他其實無法反駁。
他不由得想到了父親王翦當年對李信伐楚的評價:
“李信此人用兵奇,敢於以少搏多,以快打慢。”
“而我王翦用兵正,擅長於堂堂正正以勢壓人。”
“真要說起正麵領兵之能,為父多半可能還真的不如他。”
“他用二十萬士兵能打出的效果,我可能得需要個三四十萬才行。”
“若是真讓他伐楚成功,我王氏確實有些危險了。”
“不過很可惜,他李信在人心方麵遠不如我此去伐楚,他必敗。”
“為父在當世頂尖將領中,論領兵之能可能是最差的一個。”
“但是若論人心方麵,為父可以不毫不客氣的自稱第一。”
“你看看那白起廉頗和那趙牧,哪一個領兵作戰之能不都比我強多了?”
“可惜他們最終又落得個什麼下場呢?”
“這戰爭一道啊。”
“你單純能打,是沒有用的。”
“你還得懂得人心。”
“兒啊,你要記住一點——上兵伐謀啊”
喜歡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請大家收藏: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