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這一現象的李斯。
忽然有種淡淡的憂傷之感。
公子扶蘇自不用說。
他完全就是主張儒家。
至於公子榮祿的主張。
據李斯當日批改試卷之時的觀察來看。
既有點重啟諸子百家的意思。
也有一點兒墨家兼愛世人的意思。
自然同樣不可能是以他法家為主。
這公子高。
倒是有考慮以法家為主。
不過他提出的主張是:
法家為主,儒家為輔。
而且,公子高說是那麼說的。
但是實際上他的策論內容卻不是這個意思。
反倒是有種法儒並重的感覺。
雖然主要還是以法家的思想治國。
但是在大方向上,卻又要側重儒家文化和思想。
甚至還要以儒家的精神為核心。
一句話總結就是:
雖然實際上在以法家手段治國。
但是表麵上卻要推崇儒家思想德治。
這種儒法結合的主張。
搞得李斯都有些不清楚,這公子高到底算是哪一家的了。
雖然這種見解有些不合李斯的心意。
但是在公子中確實稱得上不錯。
故而李斯認為公子高,隻能算是半個法家。
——
“這三人不論哪一個當上太子,其實都對我法家不利啊。”
“我法家的地位。”
“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弱。”
“甚至老夫日後將徹底無緣這丞相之位。”
當然。
非要從矮個子裡找個高個子的話。
李斯還是願意支持公子高的。
甚至想著實在不行的話,為其提供一定的助力也不是不可以。
再怎麼說,在公子高的主張裡法家的內核還在。
隻不過需要披上儒家的名頭行事罷了。
可是公子高的成績,又明顯遠遠遜色於另外兩位公子。
自己下場支持他的話,這風險似乎有點兒大啊!
這讓得李斯頗有些為難。
自己支持公子高,到時候又失敗了的話。
那可真就是兩頭不討好了。
就在李斯頗有些患得患失之時。
嬴政則是開始講述起了關於這三位太子備選的具體安排。
“根據這三位公子的策論中所存在的問題。”
“朕對他們有著不同的安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