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館下方,人群中。
應子初看著周圍一位位高聲呐喊、神情狂熱的帝國軍人,感覺脊背發涼,全身如電流劃過,僵硬在原地。
童年進入遠東的前一天,他曾在嬴氏長輩的帶領下,去戰爭修院拜訪過姚伯林。
他對這位傳奇人物的初始印象並不好。
對方個子不高,稍微有些駝背,穿著也不得體,兩個胳膊上卷起來的袖子,一個高,一個低;臉上皺紋很多,五官雖不再棱角分明,但歲月並未完全洗滌他眼中內的執拗與強硬。
能看出來,對方並不好相處。
那日,老頭正拿著花灑澆花。
拜訪過程中,老頭一點麵子也沒給,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連茶水也不上。
還得讓嬴氏長輩主動給他倒水。
聊天時,老頭不是吐槽他父親執政能力不行,就是埋怨修院風氣不好。
言語之中,常常夾雜著臟話,情緒激動時,抬起的眼角中儘是冷意與厭惡。
與那些不動聲色的大人物,在形象與氣質上,相差甚遠。
後來。
隨著進入遠東。
姚伯林這個名字,從四麵八方湧來。
他耳中聽出了繭子,也知道了很多遠東王的事跡。
遠東王年輕時,並不是王。
在姚氏這種軍人世家中,親情是奢侈的東西,很多孩子經常見不到父親。
姚氏子弟從出生那天開始,就注定與家庭幸福美滿無緣,稍微懂點事,就得開始學習與戰爭相關的東西。
遠東無權貴。
能否修煉與天賦高低是衡量姚氏子弟地位高低的關鍵。
可惜,遠東王並不能修煉。
身體素質也差的離譜。
這注定他不能如其他姚氏子弟般受重視。
哪怕...哪怕他是核心嫡係。
但遠東王並未因此自暴自棄,怨天尤人。
集訓營不收他、長輩沒工夫搭理他,遠東王便經常糾纏退役將官,向他們討教如何指揮軍團作戰。
不過,幼年時的遠東王,在軍事指揮領域的天賦也不咋地。
退役將官也神煩他。
直到有一位粗淺兼修過藥劑學的退役將官,為了打發走他,把一本藥劑學基礎書籍隨手扔給了他。
那天夜裡。
遠東王看著藥劑書籍,他發現,那些抽象的藥劑學公式,宛如會動般,鑽進了他的腦海裡。
永久凍土上長不出藥草,遠東出不了藥劑師。
姚氏從來沒有想過族內會誕生出藥劑師,以前即便有子弟擁有藥劑學天賦,但苦於沒有名師指導以及姚氏子弟人人向往軍旅生活,最後都不了了之。
姚伯林,是遠東大地上,土生土長的第一位藥劑師。
那時候的遠東。
難。
四大財閥封鎖。
前線戰事吃緊。
遠東王離開遠東那一天,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待遇。
不僅姚氏不知道遠東王的天賦到底有多高,就連遠東王自己都不知道。
那年。
個子很矮,身體單薄瘦小,兩側臉頰帶著凍傷,頭發亂糟糟,穿著小號綠色軍大衣,腰間彆著一把拖著地的軍刀,眼中帶著對陌生環境的敵意與審視的遠東少年,站在了帝國天才集訓營的大門口。
王,開啟了他的學習生涯。
在那裡。
遠東王形影孤單。
吃飯快,有雜音;睡覺打呼嚕;愛說臟話;性格執拗、強硬。
遠東王似乎集齊了所有權貴子弟鄙夷的生活習慣。
因為生活習慣、因為不會低頭服軟、因為父輩恩怨、因為政治風氣、因為姚氏軍官出不了遠東......
種種因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