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航對於這個問題選擇的是沉默,趙宣盯著蘇航不放,眸光在蘇航臉上細細打量似乎是不打算放過他,即便得不到答案,也必要看出一些端倪架勢。
可這個問題於蘇航而言,本來就是一個問號,暫時還沒得出答案。
其實很多時候答案距離人們往往都很近,撥開雲霧就能得見天日,可惜,大部分人都很難在被困住的那一刻,迅速找出答案。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我沒”蘇航遲疑的回答,說話的聲音也格外輕,或許是因為他自己也不確定。
他欲言又止的話,趙宣卻已經聽懂了,隻是很恰巧此時,吃完飯的王亮走出來,見他們兩個人站在知青點門口杵著,習慣性的打招呼。
“你們回來了?”
趙宣笑了,“對。”
王亮也就是打個招呼就走人了,趙宣和蘇航之間兩人一前一後離開,除了張國立知道他們兩個人之間有點不同尋常。
朱紅軍幾個男知青還以為趙宣是被他們打趣的不好意思,所以才會避開他們出去了,飯桌上避開女知青們,還在私底下猜,猜趙宣到底喜歡哪個女知青?
趙宣和蘇航兩人回來,他們兩個人的飯盒沒人動過,裡麵的飯菜該多少還是多少。
在這個時代,不能說村裡人的素質就一定是低下的,隻是相對來說,知青們因為都是受過教育的,村裡大字不識一個的占多數。
況且,越是接受過教育的知青,越是要麵子,平時即便是住在一起,大家都知道趙宣是個“富戶”,櫃子裡鎖了很多票和錢。
但誰也不願意背上小偷的罪名,寧願窮著也不願意丟下知識分子的“偶像包袱”去偷東西,越是大家都有這樣的顧忌,趙宣的東西反而越安全。
趙宣鎖著櫃子門,但也沒人敢嘗試撬鎖之類的做法。
正是因為互相都有著“包袱”,這就成了互相盯著對方的動力,趙宣和蘇航即便是吃飯點出去了,再回來也不會有人吃他們的飯菜。
不是不想,而是沒這個臉做這樣的事情,丟不起這樣的人。
中午午休時間,趙宣睡不著,打算去鎮裡一趟看看有沒有自己的包裹。
他剛走到旁邊的棚子裡,拿鑰匙開了車鎖,打算騎車走人,拐角突然走來一個人,抓住自行車的車頭,攔住他。
“你要出去?”
攔住趙宣的正是蘇航,他襯衫袖子挽到手肘處,軍綠色的襯衫,是時下比較流行的顏色。
抓住自行車車頭的手指,修長且好看,雖然沒那麼白皙,但勝在均勻,就連指甲都生的甚是好看。
“嗯,去鎮上看看有沒有寄給我的東西。”趙宣對蘇航的態度又恢複到之前了,淺淺笑意的溫聲解釋。
吃飯前,兩人聊那些敏感又曖昧的話題,隱隱溢出來的微妙氣氛,似乎也隨著一頓飯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蘇航目光不著痕跡的瞥了一眼牆壁那頭,走廊中央位置,本該都休息的點,孟萬靈卻一反常態的站在那裡,眼巴巴的瞅著他們這邊的情況。
他眸子不易察覺的沉了沉,聲音微低,“我和你一起去。”
趙宣對蘇航的態度一直都出奇的耐心,一開始是因為蘇航那番話,後麵似乎是習慣,再後來是他發現從蘇航日常喜歡看的書上麵那些由蘇航寫下的字字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