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高熾和道衍而言,炸藥包本身其實並非稀奇之物,畢竟在當時的大明,火器已然十分發達,就連地雷這類武器都已存在。真正讓他們感到驚奇的,是王玨在北平被圍的艱難處境下,竟能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大批量製作火藥,並且還能如此靈活地運用火藥。
月明星稀之夜,李景隆在聽完麾下將領的軍報後,與眾將商議了一番次日攻城的具體細節,隨後便令眾將回營休息,自己則獨自留在營帳中進行複盤。毫無實戰經驗的李景隆怎麼也沒料到,原本以為一場簡簡單單的攻城戰,竟會演變成如今這般膠著的局麵。起初,大軍一路北上,並未遭遇什麼像樣的抵抗,便順利抵達了北平城下。他本以為是燕軍畏懼大軍的威勢,拿下北平、擒拿燕王一家簡直是手到擒來之事,卻沒承想如今雙方竟然僵持不下。想到陛下屢屢催促,李景隆不禁有些後悔當初貽誤了戰機。
耿炳文大敗之後,作為建文帝心腹的李景隆可謂是臨危受命。經黃子澄舉薦,他被建文帝任命為大將軍,率領五十萬大軍北伐,征討燕王朱棣。出發之前,建文帝還親自在江邊為他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並賜予“便宜行事”之權,顯然對李景隆以及朝廷的這五十萬大軍寄予了極大的信心。建文帝還曾特意囑咐李景隆:“朱棣畢竟是朕的親叔叔,隻要能生擒便可,切勿輕易將其殺害。”
隨著大軍一路北上,李景隆發現燕王朱棣並不在北平城中,而是親率部隊去救援永寧了。意識到北平城兵力空虛的他,當即便率領大軍徑直撲向北平城。雖說燕王不在,但北平作為燕王的根基所在,其家眷子嗣皆在城中。攻克北平意義重大,而且若能俘獲其家眷子嗣,也可迫使燕王就範。大軍經過盧溝橋時,李景隆見橋上並無守兵,不禁喜形於色,暗自思忖:“燕王連此橋都不守,看來他確實是無能為力了。”
李景隆對朱高熾也略有了解,畢竟二人說到底還算得上親戚,也曾都在南京待過一段時間。想到是喜好安靜、厭惡活動且熟讀經史的胖子朱高熾在主持北平防務,李景隆心裡愈發高興,隻覺得北平城已然是囊中之物了。
滿心歡喜的李景隆隨即下令大軍攻打北平城,可沒想到燕王世子朱高熾早有準備,部署得極為嚴密,僅憑萬餘守軍便依托堅城頑強抵抗。即便如此,雙方兵力懸殊實在太大,交戰伊始,都督瞿能就率領千餘精騎殺入了張掖門,眼瞅著就要拿下北平城了,可惜李景隆的後援未能及時趕到,瞿能隻好停止進攻。李景隆哪能容忍彆人搶去這頭功,直接下令瞿能等待大部隊一起進攻,燕軍也因此得以喘息。朱高熾在道衍的建議下,連夜命人往城牆上潑水,天冷結冰後,待到次日,李景隆的大軍便無法攀城進攻了。
李景隆本以為朱高熾兵力稀少,隻要自己連日攻城,不斷消耗城中兵力,早晚能拿下北平城。他料定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燕軍隻能守城不出,卻不曾想朱高熾竟然敢派出死士夜襲大營。雖說此舉並未起到太大的實質性效果,但也使得自己和麾下將士無法安穩休息。這一天的攻城戰下來,李景隆已然疲憊不堪。攻城的士卒本就有些怯戰,又毫無實戰經驗,而且還是從各地抽調而來,各部之間協調不佳,再加上精神不振,導致大軍如今的士氣極為低迷。李景隆無奈地歎了口氣,心想:多思無益,自己率領著五十萬大軍,對方朱高熾不過萬餘人,就算是慢慢磨,也能把北平城磨下來,還是先早點休息養足精神,明日再繼續攻城吧。
李景隆剛睡踏實,就被接連不斷的爆炸聲驚醒,他急忙起身穿戴盔甲,喊來帳外的士兵問道:“發生何事?”士兵戰戰兢兢地回答道:“啟稟大將軍,是燕軍又來夜襲了,他們不知道將什麼東西扔進了大營,這東西爆炸之聲震耳欲聾,點燃了不少營帳,還炸傷了不少士卒……”
李景隆惱怒萬分,大聲喝道:“圍困北平這麼多時日,他們從哪裡弄來的火藥?好了!傳令下去,速速誅殺來犯之敵,救治傷兵,同時下令大軍枕戈待旦,嚴防敵軍再度襲營!”
有了燕軍夜襲這檔子事,李景隆即便困頓不堪,也絲毫不敢安眠。翌日黎明,太陽才剛剛從地平線冒出頭來,滿眼血絲的李景隆便召集麾下將領議事,說道:“燕軍連續兩日派死士夜襲,分明是想讓我軍將士疲憊不堪,使我無力攻城。長此以往,大軍必會士氣低落,無心再戰。若是待到燕王回援,戰局恐怕又會生出變數!傳我軍令,今日攻城之事暫緩,全軍後退十裡紮營,養足精神,明日再全力攻城,拿下北平,生擒朱高熾!”
麵對戰力強大的燕軍,李景隆麾下的將領大多本就怯戰,再加上這幾日燕軍夜夜襲擾,他們壓根就沒睡過一個好覺。如今聽到主帥下令退兵十裡紮營,自然是心中暗喜。而像瞿能這樣的將領,本就對李景隆貽誤戰機一事心懷不滿,又聽到李景隆打算退兵紮營,不禁擔心起來:李景隆連日攻城不克,如今又退兵十裡,要是真磨蹭到燕王率兵來援,朝廷這五十萬毫無作戰經驗的軍隊對上燕王那支百戰之師的精銳部隊,即便能取勝,恐怕也是慘勝啊。兩軍交戰,死的可都是大明的兒郎!可是燕軍連續派出死士襲擾,昨晚甚至還動用了火器,瞿能自忖一時間也沒什麼好辦法,再說眼前這位主帥可是聖上麵前的紅人,所以即便心中有異議,也隻是咬了咬嘴唇,並未開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