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一臉疲憊的朱高熾找到道衍和王玨,“大師,此次東昌之戰大敗,父王整日消沉,更因為還在張玉將軍和無數燕軍的戰死而愧疚萬分,食不下咽。孤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父王往日心情不佳還有母妃勸慰,如今母妃也臥病在床,孤又脫不開身,大師深得父王器重信任,還請大師想想辦法勸慰父王,讓父王振作!”
道衍默默地轉動手裡的佛珠,良久之後才緩緩開口,“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張玉將軍生前乃燕王愛將,將軍為救燕王而死,燕王如何能不悲痛,世子放心,燕王乃帝王之姿,些許挫敗而已,不足為懼,過段時間便可恢複,世子眼下需要考慮的還是嚴防南軍和遼東趁虛而入,同時設法快速恢複我燕軍元氣,重振軍心!”
朱高熾深以為然,“大師所言不錯,當務之急便是這幾件事,我已經下令國姿向北平周圍征兵,補充燕軍兵力,二位也幫我謀劃一下還有是什麼法子,至於鼓舞燕軍士氣,父王在軍中聲望最高,孤覺得此事還是由父王出麵最好。”
道衍點了點頭,“世子所言不差,老僧這幾日便會覲見進燕王,與燕王商討對策。”
隨著朱棣漸漸的從東昌慘敗的陰影和張玉陣亡的悲痛中走出來,朱棣開始思索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該如何鼓舞燕軍低靡的士氣,接下來是龜縮在封地慢慢恢複元氣靜待時機還是繼續南下,還有以後與南軍作戰的戰略戰術。
朱棣想了許久內心還是無法決斷,於是便想找道衍商議,恰巧趕上朱高熾帶著道衍和王玨求見。王玨自從過年後定下了選址建設實驗室的計劃後就把具體的工作交給了二狗和兩個學生負責,自從燕王兵敗東昌之後他便一直住在慶壽寺,一方麵客歲近距離與師父交流,另一方也是方便朱棣和朱高熾隨時召見。
大廳內,朱棣雖然眸光中已經恢複了往日的光芒,但難掩一臉憔悴,,目光掃過朱高熾和道衍師徒,歎了口氣,聲音有些沙啞,“孤正想著派人去叫你這個老和尚來聊聊,高熾就把你們帶來了。唉,悔不該忘記你們三人的諫言,孤這幾日每每複盤東昌之戰,都會發現很多錯誤,唉,幾番連勝還是讓孤有些大意輕敵了,如果不選擇強攻東昌,也不會落得如此慘敗,張玉也不會為救孤而死!”
道衍施了個佛禮,“往事不可追,逝者已矣,燕王不必愧疚自責,還是要振奮精神,準備接下來的行動,早日為張玉將軍和陣亡將士報仇。”
朱棣點了點頭,“老和尚你說的沒錯,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鼓舞燕軍士氣,恢複兵力!郭資雖已經在北平周邊征兵,但北平四周如今人丁稀少,恐怕收效不會那麼明顯,而且新兵也需要一段時日訓練才能上戰場,你們還有什麼建議?”
道衍沉默片刻後開口,“想要從北平周邊補充兵源定是不夠的,燕王不妨試試與北方部落溝通,許諾可以開放貿易提供一些北地稀少的資源,或者答應他們在燕王事成之後可給予他們一定的領地自治權來換取他們出兵支持或是允許燕王在其部落內招募兵馬的權限。”
道衍看了眼朱棣臉色繼續開口,“另外,燕王還可以收編南軍俘虜和各地地方武裝,這些人都有一定的戰鬥經驗,隻要稍加訓練便可立即投入戰鬥。”
朱棣點了點,看餓了一眼道衍身後的王玨,“王玨,你還有什麼想法?儘管道來!”
王玨立馬上前行禮,“騎兵燕王,除了師父說的那幾條,屬下建議燕王下令招收各地流民,燕王靖難,兩軍交戰之處和一些受災之地多會有流民滋生,燕王和世子可招募一些有作戰經驗的流民補充燕軍。”
想到就快要春耕了,王玨補充道,“為長遠計,燕王也可招募流民到北平周邊開荒一補充北平人口增加糧食產量,為吸引流民,燕王可對外宣稱願意來北平開荒種地著,可麵漆三年賦稅,燕王府也會提供第一年的種子,若是舉家來投並且家中有參軍著,可免五年賦稅!而且吸納這些流民來北平附近開荒,對今後的雜交育種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朱棣閉上眼睛思索了片刻開口,“言之有理,高熾,你且一一記下,稍後交代郭資去辦!”
朱高熾見父王已經漸漸恢複了玩給的神氣,心裡不禁有些喜悅,聽了朱棣的吩咐自然不敢怠慢,將大燕師徒的謀劃一一記在心中。
朱棣長歎一聲,“唉,此次兵敗對我燕軍打擊甚大,再加上張玉戰死,如今燕軍士氣低靡,需得想辦法鼓舞士氣,所謂哀兵必勝,孤擬為張玉和此戰陣亡的燕軍將士們操辦葬禮以示哀悼,以此激勵軍心!你們可還有什麼想法?”
道衍想了一會兒開口道,“張玉將軍的葬禮是一定要好生操辦的,張將軍在燕軍中威望極高,燕王借葬禮告慰將軍和我燕軍陣亡將士英靈,此舉定可以激發燕軍複仇之意誌,重振軍心,至於其他方法麼,我這弟子倒是有個不錯的想法,不妨讓他說來聽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