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這才意識到自己一時嘴快,沒考慮周全,王玨心裡合計朱棣之後不久就應該安排鄭和下西洋了麼,怎麼還有海禁這一說,難道是時候未到?
不過王玨心裡卻還是有些不甘心,便對朱高熾說道:“多謝世子的照拂,隻是屬下有一事想問,像石炭、金屬、硝石、硫磺這些資源,由官府進行管製,那倒是理所應當,畢竟若放任不管,一旦被有心人製作出兵器、火藥,天下恐怕會生出許多變故。隻是這鹽、茶這些關乎民生的日常之物,為何還要如此嚴格地進行管製?”
朱高熾看著王玨,無奈地歎了口氣,回道:“如果不執行管製,朝廷的一應開銷、戰爭的開支從哪裡來?國家的財政收入從哪裡得?地方割據如何化解?這就如同西漢桑弘羊那時麵臨的情況一樣啊。”
王玨聽了這話,微微一愣,隨後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這個問題從西漢桑弘羊提出開始,曆經了數千年的時光,即使到了後世也始終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自己不過是個工科生出身,又哪有能力去解決這麼複雜且棘手的問題。
王玨抬起頭,看向朱高熾,緩緩地說道:“殿下,西漢桑弘羊所處的那個時代,官府管製重要資源,或許確實是應對財政難題的一種辦法。可如今的大明,地大物博,百姓眾多,若是一些資源一味地被官府牢牢掌控,恐怕會壓抑民間的活力,使得商貿難以興旺發展,百姓的創造力也難以施展,更不利於推陳出新啊。”
見朱高熾沉默不語,王玨又接著補充道:“就拿釀酒一事來說吧,古時候酒水亦是官府嚴格管製的物品,那是因為當時的糧食產量實在是太低了,若是任由百姓大量用糧食去釀酒,必然會導致時局動蕩不安。但高祖皇帝建立大明之後,便開放了對釀酒的限製,一方麵固然是高祖喜好飲酒,可更重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天下大定之後,民生逐漸恢複,百姓們手裡有了餘糧所致。
屬下以為,對於這些涉及到民生的資源,官府隻要能夠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並且掌握住核心的生產技術,能夠靈活地掌控住市場的變動,適當地放出一些給百姓經營,其實也並無不可。”
朱高熾聽了王玨的話,低頭沉思起來,目光中透著思索的光芒,過了一會兒,他才緩緩說道:“那依你之見,該如何在保證朝廷財用充足的同時,又能讓百姓富足,激發這民間的活力?”
王玨深吸了一口氣,整理了一下思緒,然後說道:“殿下,國強與民富,這二者其實本不應該是此消彼長的矛盾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如今大明的諸多資源其實都還沒有被充分地利用起來,就比如說這石炭吧,經過一番處理之後,不僅可以得到焦炭,屬下後續還能夠提取出煤焦油、瀝青等產物,這些對於諸多行業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幫助。而且這其中還涉及到金屬冶煉和鍛造,包括火藥的革新等等,這些產業對於國家的安定可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官府管控石炭自然是沒錯的。但其實,隻要這些製造方法姥姥掌握在官府手中不會外泄,百姓們得了石炭,除了燒火取暖也並無他用了。”
這段時間一直在工坊裡忙活,如今又說了這麼一大通,王玨感覺嗓子有些乾癢,便清了清嗓子,繼續補充道:
“再說說鹽這種東西,官府之所以對其嚴格管控,更多的是因為鹽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若是被彆有用心之人大量控製住,那恐怕會影響到民生,而且他們還能借此積累大量的財富,到時候必然會對江山的穩固造成威脅。但若是屬下說,屬下有辦法可以大量地製作出品質更高的精鹽,到時候官府依靠這個辦法去大量生產售賣精鹽,那百姓們自己製作的那些粗鹽,自然也就賣不出高價了,如此一來,是不是就可以適當放開一些鹽田,讓百姓們自己去經營了?
其實在屬下看來,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固,對於那些涉及到能源、軍事方麵的資源,官府必須進行嚴格的管製,可對於這些事關民生的資源,官府隻要保證能夠占據絕對的主導和領先地位,並且壟斷最核心、最先進的生產技術,那就可以了。”
朱高熾聽了王玨的這一番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此事孤會好好考慮一番的,隻是你說的這些辦法,都需要向父皇一一請示才行,恐怕短時間內是起不到什麼效果了。眼下也隻能寄希望於父皇能早日調配糧食過來了。”
王玨也跟著點了點頭,心裡明白,朱高熾距離坐上皇位還早著,而且就算他日後真成了皇帝,這些重大的決策也必定要和內閣以及各位大臣們討論之後,經過他們的認可,才能順利地推行下去,所以眼下這些辦法,確實都沒辦法立刻解決燃眉之急。
王玨又想了想,向朱高熾建議道:“既如此,世子不如采取以工代賑的辦法,組織那些各地百姓、流民和移民去修繕道路,這樣一來,便能確保糧食能夠更快地運往各地。同時,這些地區往往容易爆發旱災,殿下還可以興修水利,讓農田少受乾旱天氣的影響,保證糧食的產量。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以發放工錢的方式,也能讓百姓們有所收入,剩下的,就隻能等饑荒真的到來之時,提前定好賑災之策,合理地分配糧食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