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總是在人們忙碌的身影間悄然飛逝,仿若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整個十月,就在王玨與董寧圍繞蒽油熱裂解的工藝細節、場地規劃以及設備建造事宜的反複研討與籌備中,匆匆畫上了句號。
其間,二人全神貫注,從每一個工藝環節的斟酌,到場地布局的考量,再到設備構造的設計,皆力求儘善儘美,不敢有絲毫懈怠,以至於渾然不覺時光的悄然流逝。
與此同時,西山的道路建設工程,亦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終於趕在大地被寒冬冰封、地麵上凍之前圓滿竣工。
竣工當日,王玨滿懷熱忱,親自到現場,對那些在鋪設道路過程中付出辛勤汗水與卓越智慧的匠人們以及工人們致以誠摯的慰問。他心懷感激,深知這條道路的每一寸都凝聚著眾人的心血與努力,於是親手為大家送上紅包,以此表達深深的感謝與殷切的鼓勵。那一個個紅包,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饋贈,更是對他們數月來不畏艱辛、披星戴月勞作的高度認可與尊重。
王玨站在嶄新的柏油路上,目光緩緩掃過路麵,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與後世那些平整光潔、一切質量都嚴格遵守標準的現代化路麵相比,眼前的這條路或許略顯粗糙與簡陋。然而,在當下這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它的誕生無疑具有劃時代的非凡意義。
從自身層麵來看,它恰似一條連接西山煤礦與自家工坊的黃金紐帶,為煤炭運輸開辟了一條便捷高效的通道。
往昔,煤炭運輸往往麵臨諸多困境,道路崎嶇難行,運輸工具簡陋,致使運輸成本居高不下,運輸時間漫長而低效。而如今,這條柏油路的出現,猶如一道曙光,將徹底改變這一局麵。它能夠極大地減少運輸過程中的人力、物力損耗,大幅縮短運輸時間,讓煤炭資源得以更加順暢地流轉於煤礦與工坊之間,為工坊的生產運營提供堅實有力的能源保障,從而在無形中提升工坊的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
而從宏觀視角而言,倘若瀝青用於鋪路所展現出的巨大優勢能夠逐漸傳播開來,在整個大明的廣袤土地上引發連鎖反應,那麼其對大明交通事業的推動作用將不可估量。
它將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大明的道路交通網絡注入全新的活力與生機。各地的道路建設或許將紛紛效仿,采用瀝青鋪設路麵,從而構建起更加平坦、堅實、耐用的道路體係。
這不僅將極大地便利人們的出行,促進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更將對大明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商業活動將更加頻繁,物資流通將更加順暢,市場將進一步繁榮,進而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騰飛。
同時,瀝青產業亦將搭乘這股東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對瀝青的需求將呈井噴式增長,從開采、加工到運輸、銷售,整個產業鏈條都將得到全麵的拓展與延伸,為大明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催生一係列相關產業的興起與繁榮。
而且,當瀝青在道路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後,大明的信息傳遞速度將顯著加快。信使們在平坦的道路上能夠更加迅速地馳騁,使得朝廷政令能夠更快地傳達到各地,地方的情況也能更及時地反饋至中央,從而提高國家治理的效率與精準度。
甚至在戰爭時期,良好的道路條件將為軍隊的調動、糧草的運輸提供有力保障,極大地增強大明的軍事戰略機動性與後勤補給能力,從而對戰爭的勝負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引發一係列軍事戰略、戰術以及軍事後勤保障體係的深刻變革。
而此刻,王玨滿心期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那便是待朱高熾政務稍暇之時,引領他親臨西山,親眼目睹這柏油路所展現出的神奇魅力與無與倫比的便利。他渴望讓這位未來的大明掌舵者深切感受到這一新生事物所蘊含的巨大潛力與無限可能,期望能在朱高熾的心中種下一顆重視交通建設與科技創新的種子,為大明的未來發展開啟一扇新的希望之門。
十一月初一,王玨與董寧正在西山工坊悉心查看新式窯爐的建設進展情況。二人沉浸於對窯爐結構、火候控製以及生產效率提升等諸多關鍵問題的深入探討之中,全神貫注,心無旁騖。
忽然之間,天地仿佛瞬間失去了平衡,一陣天旋地轉之感猛地襲來,腳下的大地亦隨之劇烈震顫了好一會兒。王玨猝不及防,腳下一個踉蹌,身體瞬間失去重心,重重地摔倒在地。
董寧亦是在搖晃中艱難地穩住身形,他顧不上自身的驚惶,趕忙伸手想要拉起王玨,臉上滿是擔憂與關切之色,急切地問道:
“東家,您沒事兒吧?”
王玨此時仍心有餘悸,臉上帶著未及消散的驚駭之色,緩了緩神後說道:
“我沒事,剛剛這是地震了?”
董寧亦是滿臉驚恐,聲音微微顫抖地回應道:
“恐怕真是地龍翻身了,東家你趕緊起來,免得再出什麼岔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