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嬴政因為老人的話而陷入沉思時。
周圍,村裡另外三個老人也走了過來,他們被這兩個外來的年輕人引起了興趣。
大王和國師的態度擺在那,什麼樣的權貴子弟,才會想著給他們做事以求獲得好處?
家中長輩怕是最少得是部長級彆的。
“你們要說幫助,我們倒還真有個需要你們幫的。”
“直言無妨。”
“我孫兒在軍中當騎兵,我想請人寫信,但老朽腿腳不便,不方便去城中找商行,能不能讓那些會來村裡的行商們也捎帶信啊?”
嬴政和李緣都愣了下。
這個時代軍中士卒和後方家人可以通信,但隻有將領級彆的高級軍官才能借用驛站體係來送行,其他大部分士卒和普通軍官的家書,都隻能通過隨軍商人——他們的業務範圍很廣,也包括了送信。
去年,秦國對驛站體係進行了改革,但也僅僅隻是允許百姓借用驛站的設施休息、不至於空養著一個龐大的驛站體係。
至於送信……一開始李緣提過,但被嬴政否決了。
理由也很簡單:人手不夠。
驛站體係在之前隻是用於朝廷內部傳遞文書的,人員組成也都是為朝廷機構服務,若要和李緣說的一樣開設送信業務,不僅需要將原本隻在主乾道附近有的驛站擴大至全國範圍,還需要許多熟悉當地的人員。
以鹹陽通往隴西郡郡城的路為例。
數百裡之間,隻有一條是已經鋪上水泥的主乾道,此外十幾條都是通往下級縣的道路。
隻有主乾道上有十幾個驛站,其他地方沒有。
因為朝廷公文發到隴西郡郡城之後,是要由郡守府做出相應安排後才會下發到下方的縣裡。
如果要把驛站體係的送信業務覆蓋鹹陽到隴西這中間地區,至少得多出數十個驛站、數百甚至上千人員,還不包括要在郡城或者一些交通節點進行分發的站點人員。
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而秦國此刻哪個方麵都缺人。
而且你要開這個,首先是你得有足夠的需求,然而現在民間會寫字的人都很少。
嬴政在考慮怎麼跟這些老人說朝廷的困難,但李緣卻忽然問道:“老人家,村中有多少青壯在軍中?”
幾個老人想了想。
“五個。”
“現在留下青壯中,還有沒出去做事的嗎?”
“當然,有好幾個嘞。”
李緣看向嬴政,眨了下眼。
嬴政陷入了思索。
四個老人看著他們倆的眼神交流,有些摸不著頭腦。
“在下記下了。”嬴政說:“我會向朝廷去說的,除此之外,還有可需要幫助的?”
四個老人都搖了搖頭。
他們這個年紀,也沒什麼需要朝廷特殊照顧的。
等又跟著四個老人在村裡轉了轉,嬴政帶著李緣向他們告辭。
整體上他還是滿意的,雖然百姓存糧依舊不多,但好歹有不是嗎?
雖然日子不是那麼好,但至少過得下去不是嗎?
田間地頭的勞累之苦,總好過戰亂年代的朝不保夕或者饑荒之年的人相食。
隻是這個村子裡沒有人申請種植新農作物,他們並沒有問到這方麵的事——也許若乾年之後,等人們普遍接受了那些,吃不飽飯就會成為過去式了。
“政哥,彆樂了,鹹陽周圍暫時還不能代表整個大秦的平均水平。”李緣說。
這裡的百姓有存糧,偏遠地區的百姓未必會有。
這裡政治清明,底下的一些郡縣裡可能還是會有一些肮臟。
嬴政點了點頭,帶著他沿著水泥路繼續走著。
夕陽西下,溫度也漸漸轉低。
兩人走過了十幾個村子,問了數十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