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院。
一處分院的研究室裡。
一個研究員正拿著幾根蠟燭在研究著。
“不對啊,怎麼還是無法和國師府的一樣?”研究員看著最新製作出來的蠟燭,有些抓狂。
首先要說的是,華夏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蜜蠟製作的蠟燭,但由於工藝複雜、成本昂貴,所以從出現之後就隻屬於小部分頂尖貴族的用品。華夏至今發現的最早蠟燭年代為公元前三世紀)
蠟燭開始推廣使用的時間,要到南北朝時期;那時候的華夏蠟燭主燃燒材料,才從昂貴的蜜蠟轉變為動植物油脂,而直到唐朝時期,富裕階層才普遍應用了蠟燭。
而且由於使用的動植物油脂,油脂燃燒時的黑煙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古代的蠟燭往往在燃燒時都有黑煙,長久使用後屋內裝飾肯定是會被熏黃甚至熏黑的。
另外蠟燭內的燈芯主料是麻,所以哪怕是唐朝時期的富裕階層所用的蠟燭,其在燃燒時燈芯內部會存在燒不儘而碳化的情況,進而帶來照明度下降,所以要頻繁的剪燈芯。
在唐朝時期,富裕人家家裡甚至會有專人負責這個工作。
李商隱的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正是因為當時蠟燭製作工藝的緣故。
直到南宋時期,華夏的匠人們才將燈芯材料換成了棉線。
李緣出現後,帶來了少部分後世蠟燭。
但由於李緣不想讓大秦太過依賴他的原因,那些在後世便宜至極的蠟燭,在秦國因極致的方便被賣出了高價——雖不到精品價格,但也不是普通人家用得起的,權貴會買太陽能係列的東西,反正有錢,一些有錢的百姓和小商人,他們沒那麼富、但又想在夜裡方便點,就會買蠟燭。
至於平民人家……月光和火把就是他們的方式。
而在科學院這邊,李緣很早就給他們說過一些思路,以至於科學院在第一年就研究出了動植物油脂和麻做成的蠟燭,直接快進到了唐朝時期。
所以現在秦國的蠟燭分了兩種,一種是國師府的、價格較高且量少,一種是科學院造的,價格相對便宜但一樣有煙、還要剪燈芯。
而兩月前,科學院對民間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百姓們對蠟燭的這兩個缺點都發現了——隻是發現,但百姓們依舊很樂意用,畢竟這是給他們的。
然後,科學院的研究任務就下發到了這裡。
然而包括這個研究員在內,好幾個研究員試驗了數十種方法、材料比例,硬是無法做出和國師府一樣的蠟燭。
眼前,看著那根用高價棉線為燈芯製作出的蠟燭,看到它燃燒後燈芯依舊有點問題,研究員有些挫敗感。
他盯著燭火,目光失焦,神情頹廢。
“國師究竟怎麼做出來的?”
一側,一個助手翻看著紙張上記錄的數十種蠟燭比例,也很是困惑的說道。
研究員扭頭朝著門口看去,準備出去散散步。
但忽然,他的目光被門外的一棵樹吸引了。
可能是風的緣故,有兩根小枝丫剛才被吹著卷到了一起,風停下後兩根枝丫就散開了;在散開的過程中,一些碎枝和樹葉掉落了下來。
研究員猛然看向麵前的蠟燭。
能不能把燈芯做細一點、然後用好幾根細的卷在一起?
這樣一旦燒起來,燈芯會自然分開,隻要夠細,豈不是就可以充分燃燒不需要人來剪斷了?
“可是,還是有煙啊!”助手說。
研究員搖了搖頭:“先不管它,先解決這個問題再說!”
喜歡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請大家收藏:()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