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你們的報告?”
燕國南部。
太子丹看著麵前這幫官員交上來的報告,強壓著怒火。
自從父王讓他來負責受災地區的災情後,他就對燕國貴族們的貪心程度感到無比震驚。
他去過一個不過百人的村子裡,十幾棟房屋倒塌,死了三個老人。
可在當地縣衙的報告中,那地區受災情況是【三個村子兩百多人受災,上百棟房屋倒塌,死亡一百多人,失蹤五十多人。】
太子丹甚至以為自己看錯了或者記錯了……
正當他第二天想把那個村子的人給找來,以親自撫慰災民之由給這些官員看看——你們特麼要點臉、彆太過了。
然而當他派的人去到那,隻見到了一個被劫匪洗劫一空的村子。
哪有這麼巧的?
而且劫匪不僅擄走了村中青壯和孩子,連老人都一並帶走了,一具屍體都沒留下。
這劫匪這麼好心、這麼徹底的嗎?
緊接著,當地縣衙就提交了一份以災後人心浮動、匪患橫生為理由,請求剿匪的報告。
這可把太子丹氣得不輕!
吃相太難看了!
到了現在,他們給自己遞交的報告,還是和之前寫往國都的報告一樣的離譜;這讓他怎麼上呈父王?這讓父王會怎麼看他這個太子?
你們這幫官員簡直是在欺負我資曆淺!
但他麵前,這些官員們一個個惶恐不安的低頭等待著訓斥。
卻唯獨沒人站出來認錯,或者說要更改報告。
態度很顯然:
你可以罵,我們受著;但報告就是這樣,我們不會改。
看著這些人這種態度,太子丹的態度動搖了——父王前天夜裡發來了一封密信,裡麵讓他南下齊國去辦一件事,他本不願去辦,這才拖了兩天。
可現在,不辦怕是治不了這幫官員了!
“讓本殿下再好好調查調查!”太子丹把他們趕走了。
離開時,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官員那故作緊張的神情之下的輕蔑:你隻管調查,能查出證據算我們輸!
太子丹越想越氣,當晚就換了衣服秘密南下。
……
臨淄城內外,一場聲勢浩大的災後重建工作正在火熱進行著。
最近這十幾天,整個齊國的氛圍顯得有些古怪。
秦軍把齊國每一座城池都給占了,把所有貴族的私兵全部打散的打散、剿滅的剿滅,所有罪大惡極的貴族或者劣跡斑斑的官員被全族懲治,但秦軍並沒有解散齊國官府。
相反,齊王還是齊王,齊國各地朝廷也都還在。
隻是不同的是,現在還留下來的那些齊國官員沒有誰敢不秉公執法了。
因為百姓一旦去找秦軍告狀,秦軍就來找你談心了;輕的被打一頓外加降職,重的直接就被打死了。
而且齊國現在所有的秩序,都是秦軍在維持,各地政令與其說是出自齊王、齊國官府,還不如說是出自秦軍兩個野戰軍指揮部,以及各地駐軍軍官。
對此,秦軍給出的理由是:
受齊王之邀支援齊國災後重建。
受邀來災後重建?
你是指你們用火槍大炮殺了一大幫權貴、把他們弄得家破人亡、搶了他們的所有財產、架空齊王、還用武力指著各地官員做事、在齊地行秦國之法秦軍條例的重建?
那你們還怪好的嘞……
齊國好像亡了,又好像沒亡。
對此,齊國百姓們心中歡喜無比——我們不在乎什麼形式,隻要日子好過了,那一切都好說。
但齊國絕大部分官員們卻很是難受。
對於貪官、庸官來說,你讓他們秉公執法、努力工作、為百姓著想,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偏偏秦軍在搶了許多大貴族的糧倉和財產後,又暫時沒對他們趕儘殺絕,隻是讓所有官員按照官位和財富為災後重建捐了一次款——實際就是打劫、交一次保命錢。
看在家人和餘下財產的份上,他們隻能默默做事。
但哪怕如此,還是幾乎每一天都有齊國官員因犯事被秦軍殺掉,家產充公不說,家人受牽連者,不知情的成為庶民自謀生路,知情的直接被拉去做苦役。
許多人嚴重懷疑,秦軍隻是在找借口殺人而已。
秦國國內調過來一批官員,他們就殺掉一批,直到最後把齊地所有官員全部換掉。
因此,不管是秦軍還是齊國官員、哪怕是齊國百姓,都知道這種情況持續不了多久,指不定哪天就會有一場殺戮——可死了大量齊國官員後,官府運作怎麼辦呢?
直到燕國太子出使齊國。
他代替燕王,向秦軍請求,齊地若有犯法官員,財產充公可以,但人彆直接殺了;交給燕國,可以讓他們帶著家人去燕國的北方新土,為華夏族充實邊疆。
秦軍並沒有立刻答應。
民間傳言,兩個秦軍野戰軍軍長,一個同意,一個反對。
同意的那位認為,與其殺了那些人浪費子彈,還不如扔到燕國北邊去,多去一個犯官,燕國就可以少去一個百姓受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反對的那位認為,那些人去了哪都隻會是壞人,與其去禍害燕國,還不如直接斃了。
沒有誰知道,秦軍兩個軍長的意見是怎麼傳出去的……
但人們知道的是,齊王去見過兩人一次後,秦軍同意了燕國的請求。
“諸臣誤了寡人、誤了齊國,讓他們直接死去太便宜他們了,寡人要讓他們活著在燕國終生受苦。”齊王建是這麼說的。
齊國百姓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齊王確實是這麼想的,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在包庇底下的人。
齊國官員們卻悄悄鬆了一口氣。
雖然還是要提心吊膽的乾事,但燕國那邊再苦,總好過死了不是?
齊王宮。
齊王建和後勝正喝著酒。
秦軍來了之後,他倆幾乎徹底解放了,秦國駐齊國大使如今才是齊地的政務官,他們隻需要日日飲酒享樂就行。
“燕王喜那家夥在秦國麵前連個屁都不敢放一個,居然敢在這個時候向秦國要犯官?他不怕百姓不同意、憤怒之下連帶著他燕王一起罵嗎?”齊王建不屑道:“若不是秦人發話,他哪來的膽子?真以為親自上場跟東胡打了一架後就厲害了?”
或許是出於對局勢的不甘,齊王建對如今還有君王威嚴的燕王喜很是輕蔑。
“嬴政這招高啊!”
齊王建似乎是喝多了,直接稱呼起了嬴政的大名。
“之前這段時間,威懾和鮮血夠多了,現在又讓燕王出麵,如此一來,齊地官員們哪怕再不想改變,也隻能默默忍受;還消弭了他們魚死網破給百姓造成傷害的心思,因為隻要不犯大錯、犯法也不至於死,被扔到燕國新土至少還能活著。”
“快打死的時候說我給你一條活路。”
“既暫時解決了國內缺官問題,又能保持齊地的政務通暢,還能讓齊地百姓把功勞算在秦國頭上而感恩戴德,除了寡人和齊國權貴受了傷,一個完美的齊地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