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開始,一天更新三章,視情況而加更。以前老衲是寫水滸題材小說的,一共寫了五本,都寫膩了,所以轉行,這本就當練練手,希望看到留言的讀者給予支持,多評論,多指出缺點,我才能進步,謝謝!
大山深處,有一座被雲霧繚繞的古山村,名曰“龍王村”。除了大山外村坊中少數老人知道,外界少有人知曉此地,縣鎮地圖上更是無從查找。
據老人說,此村可以追溯到百多年前!
這是百姓為了躲避戰亂逃入深山,由橫斷山上的寺廟出資,調派人手協助共同建造的防禦堡壘。立於陡坡,首尾連山。堡內藏兵洞、射擊碉堡等防禦設施一應俱全,堡外周圍山峰險峻,道路崎嶇,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為百姓提供了庇護。
因為是龍王寺建造的,就叫做龍王村。
那個年代,多有習武者,身手矯健,民風彪悍。龍王村依托堡壘防禦,數百年來一直安居樂業。直到幾十年前,海外倭寇入侵,殘殺百姓。
一個聯隊的鬼子擾亂這邊區域,卻被寺廟的高手帶領村裡青壯屠滅殆儘。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龍王村因此名聲大噪。保得一方百姓安寧。周邊村民紛紛來投,鼎盛時期有幾千戶人家。
後來,抗戰結束,大多村民因山路崎嶇,交通不便,陸續搬走。僅有百多戶人家故土難離,仍然過著傳統的農耕生活,村子也不複當年繁華。
村裡滿打滿算數百人,又以老人居多,百歲老人隨處可見。他們耳不聾眼不花,在古樹下打太極,下象棋。耄耋高齡仍然身材挺拔,麵色紅潤,挑著兩三百斤的稻穀,翻山越嶺,健步如飛。年輕小夥身強力壯,拖犁耕田跑得比牛還快……
大山中,除了山清水秀,風水稍好點外,再無異象。偏偏住在龍王村的老人長壽,年輕人身體好。而這一切是山上寺廟高人授藝,常年練武導致。
練武強身健體,可延年益壽!
龍王村老人長壽的秘密傳開,那些搬走的人後悔不已。擠破頭想要再次歸來,卻發現難上加難。一些人慕名而來,如寺廟破落,無處可處的僧侶,為尋長生之法的富人,仰慕佛法的世人。外出雲遊的高僧領回的孤兒,招收的記名弟子……
這些人,集中安頓在龍王村。
這也是近年來,村子裡俗家弟子逐漸多了的原因。龍王寺索性在村子村民搬走的區域建起了寺廟,設立外院,招收外門弟子,傳授功夫教導。也給越來越多的俗家弟子提供修煉和交流的平台。除了山門號召或者重大節日,不允許上山。
外院設立了外院執事,知客,齋堂典座等等職位。還成立了外院武僧隊,維護寺內治安和保護龍王村。如獵殺糟蹋莊稼和衝入村子的野豬等猛獸。有時候外院法僧還要應邀前往周邊村坊做法事唱往生咒,甚至有可能處理靈異事件……
張鋒曾經隨隊經曆過,這些年他沒少來此教導武僧,對村子並不陌生。從龍王寺下來,他背著黑色戒刀,頭戴鬥笠,輕車熟路地踏入龍王村。
他目睹村子裡武風盛行,百歲老人數量隨處可見。一個個仙風道骨,氣息波動隱晦,修為不弱。這也是龍王寺數十年來,隨手造就的現象。
村東寺廟,哪怕僅僅是個外院,建築恢弘氣派。大雄寶殿,羅漢堂,藏經閣等建築一樣不少。大體偏向現代化,體現出與時俱進的效果。鐘樓內一口青銅鼓鐘被人撞擊,集結鐘聲在回蕩。
這是張鋒入村之後沒有耽擱時間,直接進入寺廟,找到外院最高負責人監寺,說明自身來意。這個大和尚立刻讓人撞響緊急事件集合的鐘聲。
“哐,哐,哐……”鐘聲急促,凡是聽到的外院武僧和俗家弟子們紛紛走出禪房,集結於演武場。和尚在前,俗家弟子在後,放眼密密麻麻。
少說也得數百人,八九成正式踏入修行。就是渡過最艱難的錘煉體魄期,成為一位鍛體境武者。內息,真氣境界不少,還有十多個先天武者。
“諸位,相信有很多人認得我,廢話不多說。我奉命來外院有兩件事,一是宣布,龍王寺即將開始招收門徒。在場所有人都可以上山嘗試。隻要通過考核,就能夠留在山上,跟隨長老修行。”
場上眾人震驚,寂靜片刻後,嘩然四起,議論紛紛。一個個滿臉激動,拍著臉,有些難以置信。甚至有激動的人熱淚盈眶,可見心情之激動。
“安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冷靜時刻要具備。”張鋒朝眾人揮手示意,聲若悶雷回蕩在眾人耳畔。人人閉嘴,嘈雜的場麵瞬間安靜下來。
“第二件事,我要八個本領高強的人隨我下山執行任務。”張鋒伸出第二根手指,又做出一個手勢。至於有兩個名額,他給了兩位外院武僧。皆是天賦不錯,三十多歲踏入先天境的高手。另有一個準備雲遊的高僧,也毛遂自薦入隊。
“限製嘛!年紀不超過五十,無論是外院弟子還是俗家弟子都可參與,我隻要能打,戰力強悍。但凡入選的人,表現好,我會親自傳授本派絕學,純陽罡氣,金剛焚天掌等,以後可以隨我上山,拜入龍王寺,到那時,好處難以想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