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救不了母親,她隻能選擇自救,因為她才是那個受害者,犧牲品。
自救的第一步,就是自己替自己選一個合心意的駙馬。
文華殿中,就有最好的選擇,還是四,不,是三個,因為他們是皇兄的選擇,而皇兄的選擇不會有錯。
所以她一直都在默默的觀察著他們,分析著他們的利弊,不過還不等她自己主動出擊,二皇姐就將機會送到了她的麵前。
她給自己找了一個大淵最出色的少年郎做自己的駙馬,但是她並沒有將這件事告訴母妃,因為她怕母妃和伯爵府會破壞她的計劃。
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母妃為了能讓她下嫁伯爵府,連她的名節都不顧,又有什麼事是她做不出來的?
既然他們想要將她逼上絕路,她又何必對他們手下留情?
看到禁衛軍查到的信息,皇帝勃然大怒。
伯爵府所有犯事之人都進了刑部大牢,尤其是良嬪的親侄子,他的身上更是沾染了人命官司,依照大淵律法,直接判了秋後問斬。
至於伯爵府的其他人,犯了事的,直接依律審判,在皇帝的嚴查之下,偌大的伯爵府,真正清白的,除了孩童,沒有幾個人。
伯爵府似乎隻有門口的石獅子是乾淨的!
至於良嬪,念在她是葉靜妤生母的份上,皇帝罰她禁足映月宮,三年不得出!
伯爵府的覆滅,讓皇城很是安靜了一段時間。
世家勳貴都發現了,最近一兩年,但凡被皇帝親自收拾的世家勳貴,幾乎都是想與皇帝結親的。
嫁皇子、娶公主固然風光,但若是連家族和自己的命都要搭進去,那這險冒的也未免太大了一些。
皇帝並未察覺到這其中的變化,但是陳嬪卻清楚的感受到了。
為了能給葉景銘挑選一個能給他帶來助益的高門貴女作為皇子妃,陳嬪自從解除禁足之後,一直都在動用她留在宮外的關係幫她調查。
好不容易確定了一些人選,她下帖子邀請各府邸的當家主母入宮敘舊,卻被三推四阻,沒一家願意入宮的。
陳嬪不知這其中的緣由,隻以為是對方嫌棄葉景銘的出身,於是將那些家族都記恨上了。
但是兒媳婦還是得選,陳嬪隻得降低要求。
皇城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
原本,皇子選妃,甚至公主選駙馬,並不僅僅隻是皇子公主選一個合適的婚約對象,更重要的是世家勳貴選擇各自的立場!
但是被皇帝這麼一通整治,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唯恐成為下一個犧牲者。
這樣的局麵卻是葉景辰樂於看到的。
原著小說裡,之所以有七子奪嫡,除了皇子各自背後的母族攪渾水,他們的妻族也功不可沒。
葉景辰很想知道,如果排除一切外在因素,這些從小一起長大,接受了他悉心教導的小崽子們,還會有那麼大的野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