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兒,鍋裡有餅子,你忙完了記得去吃。我和你爹明兒早上回來,你一個人在家關好門,有事就去找隔壁二嬸子!”
秦母胳膊上挎著籃子,對正在晾衣服的9899說。
秦父提著一個大包袱從屋子裡出來,也跟了一句:“你娘說的對。”
9899點了點頭,說道:“爹,娘,我知道了,你們放心吧!”
秦父秦母對這個小兒媳婦很滿意,又低聲囑咐了幾句就相攜往門外走去。
時候不早了,再不出發就要遲了。
9899晾好最後一件衣服,擦擦手,到廚房端出秦母給她留的苞米粥和玉米餅子,坐在堂中吃起來。
秦家在村子裡屬於中等偏上的人家,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想吃上細米白麵那是癡心妄想,但是苞米大碴子粥是管夠的。
秦母是個大方性子,不會做磨蹉兒媳婦的事情,再加上非常喜歡張秀,所以張秀在秦家的日子過的還算舒心。
9899一邊吃飯,一邊思考接下來的計劃。
這是一個不太平的年代,末代王朝被推翻後,各地軍閥搶地盤搶的頭破血流。
好不容易出了一個接受過新思想的人站出來和各地勢力達成協議,建立了夏國,勉強為這個國家的老百姓掙了一個穩定,結果沒幾年他就去世了,他的兒子接了這個國家領導人的位置。
夏國隔壁的蛋黃國垂涎夏國地大物博,趁著夏國動蕩虛弱的時候,對夏國實施了侵略。
隻是兒子本事沒有老子大,對付國內各大勢力耗費了他的諸多力氣,因此對蛋黃國竟然采取不抵抗的政策。
這一決定,讓夏國北部迅速淪陷,百姓流離失所。
蛋黃國看出了夏國的無能,他們更加肆無忌憚,對夏國百姓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淩虐。
這時候,赤黨出現了。
他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眾誌成城抗擊敵寇,無數赤黨人為了國家浴血奮戰,付出了青春和生命。
原身的丈夫秦水生就是這樣一位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赤黨人。
原身與秦母娘家是一個村子,小時候秦水生跟著秦母回娘家,常常會和原身一起玩耍,兩人算是青梅竹馬。
等開始談婚論嫁,原身和秦水生看對了眼。
秦母對原身這個從小認識知根知底的女孩子非常喜歡,兩家很快定下了親事。
秦家有三兄弟,秦水生是老三,上頭還有兩個哥哥秦金生和秦木生。
老大秦金生在鎮上酒樓當掌櫃,娶了酒樓老板的女兒,一年到頭不常回來。
秦木生跟著隔壁村的老木匠學手藝,這年頭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秦木生拜了老木匠為師,就相當於老木匠的半個兒子,後來娶了老木匠的獨女,如今吃住都在老木匠家。
原身和秦水生本來還要再過兩年才成親,結果政府征兵,秦水生被瞧上了,馬上就要跟著隊伍走。
這年頭當兵那真的是拿命在拚,特彆是當汪政府的兵,那是一不小心就會被當成炮灰。
消息傳來,秦母差點哭瞎眼睛。
為了讓兒子“成家立業”,秦家厚著臉皮上門,想要把成親的時間提前。
原身一口答應了。
張家人口多,外人瞧著還不錯,內裡也隻有他們自家人知道。
秦家條件不錯,老大老二雖然不常回家,但是對爹媽還是很孝順的,常常托人帶東西回來。
原身本來就喜歡秦水生,又看上了秦家條件,所以直接拿著一個小包袱到了秦家,當天晚上就和秦水生圓了房。
第二天,秦水生就跟著部隊走了。
這年頭交通不便,有些人一分開就是一輩子,秦水生走了十年,一直沒有消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