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君主是個精明的人,自然能從這些計謀裡麵掌握到一個最精妙的選擇,如果君主是女帝那樣的昏君,你說啥她不聽,亦或者她乾脆全聽!
這種人就很難成事。
李季澤找來了三人,大家仔細商量,關於女帝為何會來聖旨,接下來如何應對?
他們四個人其實一致都認定,女帝這時候來聖旨,隻有一個可能!
給李季澤台階下!
先前李季澤不是說了,女帝在他這裡,他是天下兵馬大元帥?
可女帝為什麼會去南方複位?如此一來不等於是打了李季澤的臉嗎?
正因為如此,所以女帝肯定是來一道聖旨,承認李季澤的“天下兵馬大元帥”職務!但同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無利不起早,隻怕女帝給了這麼一道聖旨,必然會向李季澤求取“好處”。
區彆隻在於,好處會是什麼?
陳應元認為,女帝現在剛剛複位,但南方居然還有兩個“偽帝”。而這兩人更是明確地不承認女帝,認為她才是“偽帝”。
如此這般,女帝想要穩住南方的局勢,那她就需要秦王。
無論是李季澤頂住北方的蠻人,不讓蠻人南下,好讓她整合內部。還是得到李季澤的支持,助她平叛其他“偽帝”,都是及其利好的。
因為如此!女帝才要“不計前嫌”,繼續拉攏李季澤。
因為李季澤是唯一一個“不”,唯一一個還在打著女帝旗號的人!
好吧!他們所有人基本都確定了,女帝的聖旨是來拉攏的。
不過隻在於,接還是不接?接要怎麼相處?不接又怎麼相處?
陳應元認為女帝是正統!李季澤的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既然是來自女帝,自然要尊正統!行正道!如此一來,才會有更多的人才加入李季澤。
而周仁和則不認為,他覺得女帝是個蠢貨!她做的事情怎麼能稱之為一個明君呢?
但我們也不能公然地反對,因為現在的封建思想,天地君親師還是很重的。
公然反對皇帝,非常不好,影響非常惡劣。
也就是說,周仁和是“中庸”的,我既不反對你,我也不順從你。我當我自己便好!
樂悅則是激進的,他認為憑什麼要接聖旨?難道我們在青州打土豪、分土地,讓百姓一個個稱頌,我們高喊“天下大同,人人平等”口號是錯誤的?
難道不該跟天底下最大的地主階級,皇帝劃清界限嗎?
應該果斷拒絕!給百姓信心。
好吧,李季澤本來是拿不定主意找三個軍師來,大家一塊兒談論下事情的走向。
可不曾想,三個人、三條線路。
陳應元“聖賢之道”,周仁和“中庸之道”,樂悅則是“改革之道”。
那麼李季澤如何選擇呢?
小孩兒才做選擇,成年人是統統都要!
李季澤當即拍板,表麵上我們遵從女帝,依然是大齊的人,但其實我們的軍隊還是我們的軍隊,我們做自己!我們的軍隊隻聽從秦王的號令。
至於內部,走樂悅的改革之道,該打土豪接著打土豪,該分田地分田地。
至此……
在三人高呼“主公聖明”之中,就此散會,迎朝廷使者!
喜歡女帝上岸斬功臣,逼我黃袍加上身請大家收藏:女帝上岸斬功臣,逼我黃袍加上身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