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拐角馬找一條出路,雷振東思慮再三,最後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兵五進一,挺中兵!
這回輪到賈萬裡佩服雷振東了。
因為這手棋可謂魄力十足。
《橘中秘》歌訣中有一篇《象局訣》,點明飛相局作戰的要旨,其中言道: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前。
雷振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這並不是不通棋理,而是對飛相局有自己的理解。
《橘中秘》成書之時,拐角馬的走法尚不成熟,當時應對飛相局的主流是中炮,書中的《破象局訣》即雲:
一炮在中宮,鴛鴦馬去攻。一車河上立,中卒向前衝。引車塞象眼,炮在後相從。一馬換雙象,其勢必英雄。
這盤棋如果對手是以中炮應對飛相局,雷振東是無論如何也不敢衝中兵的。
但是賈萬裡以飛象對飛相,中路一時間就風平浪靜,而拐角馬則成為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此時挺起中兵,陣型固然有些漂浮,當時相對於拐角馬的出路來說,又算不得什麼了。
這是雷振東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決斷。
行棋如用兵,講究因地製宜,因時應變,而不能拘泥於陳規,所謂儘信書不如無書,就是這個道理。
賈萬裡沒立中炮,對紅方的中兵一時也無可奈何,就先走自己的,車9平8(紅右),要和紅方的二路右直車爭奪車路。
雷振東趕緊車二進四(右),提車巡河,想法和賈萬裡當初是一樣的,首先是避免車路被封鎖,其次就是要車二平四(右),平車占肋,攻擊黑方的拐角馬。
拐角馬最怕橫車捉,賈萬裡一看這還了得,趕緊車四平六(紅右),先橫車過宮,把位置占了,捉紅方的拐角馬。
這個時機選得,不早不晚,恰到好處。
雷振東當時就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但是沒辦法,棋慢一招,就得受製於人,他要先解決拐角馬的問題了。
照理說既然中兵已然挺起,馬四進五跳上中兵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雷振東此時卻猶豫了。
因為可以預見,黑方下一步肯定要邀兌他的二路右巡河車,而他也避無可避,隻有兌掉。
如此一來,車兌掉了,馬跳走了,自己的右翼就隻剩下一個孤炮來防守了,未免太過空虛,這無疑是大忌。
思來想去,雷振東最後還是選擇了車八進一(左),起橫車來保拐角馬。
這步棋算是未雨綢繆,準備將來把拐角馬跳走之後,可以通過下二路把左車右調,加強右翼的防守。
不出所料,賈萬裡果然炮8平9(紅右),分邊炮,邀兌車。
雷振東的車無處可去,隻有車二進五(右)吃掉。
賈萬裡再馬6退8(紅右),拐角馬退回來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