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公主是如何看待這番話語的,慕蓁熹也沒心思去揣測了,她自認自己已是做到應做的。
至於送淮南公主出鳳棲宮的宮女,她在慕蓁熹更衣的時候隨口提到,“淮南公主頗是掛念雄鷹,臨出門的時候還問娘娘可有去明華宮瞧過。”
紫蘇用眼神示意宮女莫要再提,慕蓁熹聽到也並未有言語。
禦書房中,吳正珩與心腹商議事宜,聽聞皇後來了,沒一會兒便散去。
慕蓁熹進去的時候,殿內還有鮑無涯和史念鑒在,她看了一眼吳正珩,心想吳正珩果然知曉她來禦書房是為了淮南之事。
根據她在書上得來的對淮南了解,加上鮑無涯等人的建議,與淮南互通商貿的條條框框一一被列出,吳正珩看過就同意了。
慕蓁熹接著提出,“我想過一個不一樣的新年。”
寫滿了密密麻麻條例的紙張晃動著,鮑無涯不太滿意地放下紙張,“娘娘還想怎麼折騰?”
“肅明朝成立不久,根基多是在大慶朝繁盛的基礎之上,我們遠在盛京,對其他個地方的情況了解終究不多,民心所向也不知。不如趁著過年,普天同慶,由官府給出一定的銀兩,在各地舉辦活動,與百姓們玩在一處,將喜慶傳遞開來。”
史念鑒緊緊凝眉,“為了一個淮南,不必如此大動乾戈。”
“非也。”
慕蓁熹立刻反駁道,“做新年的惠民活動,並不僅僅是為了向淮南展示我肅明朝的物資與各種商業,相反,這是最不重要的。為的,就是歡歡喜喜過大年,經曆了動蕩之後,讓百姓們心中踏實安穩有奔頭,最明顯的便是能與百官互動,拉近官民關係。”
鮑無涯笑著道,“拉近與百姓的關係?倒是新奇,我隻知保家衛國護安危,還需拉近關係?”
“新年新氣象嘛,好的開頭總會更輕易帶來好的發展,說不定還會讓各商業迎來蓬勃發展的新機遇。”
“可是這銀兩,朝廷不一定拿的出來。”
慕蓁熹嗤了鮑無涯一聲,心道還當她沒瞧過國庫賬本嗎,這些大男人就是覺得該把銀兩花在兵器軍隊上,看不起這些文化人心的軟實力。
她提出了方式,“銀兩嘛便從後宮的吃穿用度中扣除一半,本宮做了如此表率的情況下,各大官員願意加入的,據情況上交銀兩押注給支持的產業。”
史念鑒搖頭,“如今朝中大官,皆是經曆了三朝之人,想要從他們手中拿到銀子,難。”
“既如此,大年三十的預熱,便由本宮來帶頭。”
慕蓁熹打定了主意,確定好了與淮南互通的條例之後著手準備活動。
皇後離開後,剛剛熱火朝天的討論一下子就冷卻了下來,鮑無涯倒是露出些許的期待,“還剩下三天就大年三十了,短短的時間裡,皇後娘娘真能在盛京中掀起風浪不成?”
史念鑒沉靜地分析,“南方好幾次起義皆被平反,百姓本就處於惶恐之際,皇後娘娘此舉或許不失為好法子。”
鮑無涯挑眉,“不打了?我舉薦的幾位將士武功一絕,去了定能將那些亂臣賊子降得心服口服。”
吳正珩修改好了條例,“打,確實能行。不過從長遠來看,皇後的法子確實更勝一籌,不過是施些銀兩,便能收買人心,讓肅明朝安定下來,處處得到擁護,為何不做?來年不用強製征兵,有個正當的由頭,百姓們就會心甘情願地上戰場廝殺,如此,乃良策也。”
史念鑒和鮑無涯互看一眼,向吳正珩行禮,“微臣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