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世民的表情,李承乾明白,明日的朝會一定會掀起驚風駭浪。
不過,李承乾更清楚的是,此時不能表現得太過高興,否則適得其反,還是會引起李世民的懷疑。
尤其是這個時候,非常重要,到了最為重要的時刻,每一個極小的失誤,都有可能在李世民的心中大打折扣,從而讓自己的便宜老爹李世民起疑心。
沉思片刻之後,李承乾有了主意,他明白屬於自己的榮耀時刻即將到來。
越是接近成功,就越是要沉得住氣。
想到了這裡,李承乾冷靜了下來,隻是看著李世民,表情平靜而嚴肅。
“是,父皇,兒臣遵旨。”李承乾說著,隻是微微抬頭,神情淡定。
李世民見狀,在心裡點了點頭,承乾真的長大了,比之前成熟了很多,已經做到了淡定處事,波瀾不驚,這才是最重要的。
也隻有如此,才能力挽狂瀾,也才能做出一番大事來。
尤其是聯想到最近以來李承乾的所作所為,他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如果不是怕李承乾驕傲,李世民想脫口說出那幾個字,“承乾真乃李家千裡駒也!”
任何一個朝代,既需要伯樂,也需要千裡馬,如今的大唐帝國盛世也是如此,不但要妥善處理好當下的事情,還要全力以赴,為大唐帝國的以後著想。
李承乾最近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李世民的預期,甚至是完美完成了任務。
這樣的儲君太子,這樣的皇子,哪個皇帝見了不喜歡,何況是李世民這樣的千古一帝,更是喜歡的不得了。
本來就愛惜人才的李世民,擁有了李承乾這樣的太子儲君,那是何等的幸運。
“好,承乾,你先休息吧,讓人保護好這個模型,明天朝堂上,朕還要用到。”李世民說著,轉身準備離開。
“是,父皇,兒臣恭送父皇。”李承乾急忙躬身施禮,目送李世民遠去。
此時,李承乾大致已經猜測出來了,明天的朝堂上將會是風雲變幻莫測的一個朝堂,不出意外的話,很多大臣都會反對自己的火車計劃,當然肯定包括李泰等皇子。
不過,這也隻是自己目前的一個猜測,最終的結果和解釋權還是唐太宗李世民,也就是自己的便宜老爹說了算。
李世民走後,李承乾令楊繼光等人繼續檢查小火車,因為明天的任務極其艱巨,不能出現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差錯,否則後果將會不堪設想,帶來的不利影響將會是致命的。
這對於李承乾來說,影響極大,他必須全麵把握住這個朝堂,化腐朽為神奇,變被動為主動。
他必須讓這群朝臣明白,他是大唐帝國鐵打的太子殿下,任何人都不準撼動他的太子之位。
想到了這些之後,李承乾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
第二天,大唐帝國的朝會,而且按照李世民的意思,這次朝會非常重要,所以規模很大。
基本上有頭有臉的大臣們都趕了過來,還包括一些皇子們,能來的幾乎都陸續進入了太極宮。
“臣等參見聖人,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大臣一起跪了下來,叩拜李世民。
這是每次朝會的必修課,這些大臣們都很清楚。
“諸位愛卿,平身!”李世民擺了擺手,動作嫻熟,沒有絲毫的多餘動作,一氣嗬成,相當絲滑。
從李世民做秦王的時候,就目睹自己的父皇唐高祖李淵在朝堂上的演繹,耳濡目染早就爛熟於心,更是當了這麼多年皇帝,對每一個細節都極其熟悉。
所以,這一套流程,李世民懂,而且是太懂了。
“謝聖人。”眾人一起拱手致謝,然後站立在兩邊。
李世民抬眸看去,下麵站著的這些人都是他熟悉的麵孔,每天朝會都是這些人陪著他。
大唐帝國也主要是依靠這些人,沒有這些人大唐帝國也不會發展得這麼快。
從李世民繼位以來,貞觀盛世也才開啟,如果沒有這些人與李世民的默契配合,貞觀盛世就一定會打折扣。
“有本早奏,無本退朝。”李世民的貼身太監王德開始了他的表演。
大臣們麵麵相覷,小聲地討論著,誰也不敢輕易出聲。
槍打出頭鳥,在大唐帝國也同樣適用。
尤其是魏征去世以後,掣肘李世民的諫臣集團幾乎銷聲匿跡。
幾乎朝堂上熱鬨的場景,早就不複存在,一切都隨著魏征的離去而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