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李承乾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無緣無故的,父皇怎麼到了他的太子府。
而且是剛到就轉身回去了,從父皇的神色之中,李承乾還是覺察到了一絲的不妙。
“太子殿下,聖人來太子府是有什麼事嗎?”一旁還在懵圈的楊繼光好像是幡然醒悟一般,看著李承乾。
“先彆說這些了,你們繼續乾,本宮馬上就要去太極宮,到了之後自然就知道了。”李承乾其實也感覺到了一絲不妙。
不過,李承乾還是決定去一趟太極宮,隻要到了太極宮之後,一切都會變得清晰明了。
“是,太子殿下,卑職遵旨。”楊繼光急忙答應了下來。
因為太子府的倉庫中還有很多事要做,所以李承乾隻是帶了兩個侍衛,前往太極宮。
東宮距離太極宮很近,根本也不需要帶多少人,隻要有個樣子,震懾住那些心懷叵測的人也就行了。
很快,李承乾就來到了禦書房。
而此時,李世民正在悠閒自得地喝著茶,完全看不出有什麼要緊的事要找李承乾。
“兒臣給父皇請安。”李承乾急忙躬身施禮。
“起來吧,承乾,這是朕的禦書房,不必拘謹。”李世民擺了擺手,隨手指了指旁邊的凳子,微微一笑,“坐下說話。”
“是,父皇,兒臣多謝父皇。”李承乾答應著,坐在了李世民旁邊。
“承乾,最近的這個火車搗鼓得怎麼樣了,開始了沒?”
“啟稟父皇,入正軌,兒臣令心腹之人拿著父皇的金牌在大同、呂梁等地已經開始尋找煤礦、鐵礦等,根據最新的情報,已經找到了幾處,很快就要開始挖掘了。”李承乾不緊不慢地回答著。
“你動用了多少兵馬?”李世民幽幽開口。
此時,李承乾全明白了,父皇宣自己前來,根本不是談心,也不是想念,而也不是詢問工程的進展,而是父皇起了疑心。
按說父皇之前說過的,可以動用兵馬維持秩序等,隻是為了能夠保證工期的正常,這完全符合常理。
可是此時無端問了一句,已經說明了問題,肯定是有小人向父皇進了讒言,蒙蔽了父皇,所以自己才會來到禦書房。
不出意外的話,這件事肯定是少不了李泰,隻有他蹦噠的最歡,除了他之外,還沒有人敢算計自己。
好吧,既然你李泰不仁,那就彆怪我李承乾不義。
想到了這裡,李承乾微微抬起了頭,語氣很平靜,“啟稟父皇,兒臣總共調用了1000多兵馬,至於百姓,以後可能會調用不少,大同和呂梁這兩個地方。”
呼——
李世民長出了一口氣,看來這個李泰和李恪果然沒安好心,一切都是他們兩個捏造的。
而且從他親自進入太子府的那一刻,他就基本已經明白了,事實清楚,李承乾絕無二心,太子府內一切正常,根本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看來,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根本不好杜絕,等過了這段時間,是時候好好安排一下了。
李世民想著,突然尷尬地笑了笑,看著李承乾,點了點頭,“承乾,父皇知道了,父皇隻是想迫切地坐上火車,所以喊你過來問問,並沒有彆的意思。”
“嗯,父皇放心,兒臣一定會竭儘全力,儘快把火車給研製出來,讓父皇坐上火車。”李承乾看了一眼禦書房,然後突然看見了書架上了一本書,饒有興趣地詢問,“父皇,那本論語能借給兒臣看看嗎?”
“你拿去好了,朕還有一本。”李世民說著,從書架上拿起了那本論語,遞給了李承乾。
李承乾如獲至寶,打開論語看了幾眼,然後滿眼感激地看著李世民,“父皇,這本論語上麵有您的批注,兒臣想一邊看著論語,一邊領會父皇的深意。”
“哈哈”李世民爽朗的一笑,尷尬的氛圍得到了極大的緩解,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好樣的,承乾,朕沒有看錯你,你非常聰明,而且很孝順,朕就等著坐你的火車了。”
“是,父皇,兒臣遵旨。”李承乾把這本論語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然後拱手領旨。
“你回去吧,帶上父皇為你準備的藥,這是父皇特意讓太醫院配出來的,說是對你的腿有奇效。”
李世民說著,眼睛有些濕潤。
每次提到李承乾的腿,李世民的心中都不是滋味,這一次也不例外。
此時的李世民感慨不已,一想到自己差點冤枉了李承乾,他的心更疼了。
看來,謀反之事子虛烏有,或者是李泰、李恪等人會錯意,可能也隻是一場誤會吧,這都不重要了,幸虧沒有讓李承乾起疑。
此時,李世民非常慶幸自己的決定,親力親為,親自跑了一趟太子府,親眼所見,不會有假,
如果真的讓李泰和李恪兩人去了太子府興師問罪,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所幸,一切都來得及。
“謝謝父皇。”李承乾急忙從李世民的手上接過了神藥,然後小心翼翼地拿著,“兒臣告退了,還要回去監工,兒臣不在,怕那幫人乾不好。”
“嗯,回去吧,路上注意點,雖然太子府和太極宮距離很近,但也要注意,下次多帶幾個人,此時是非常時期,一旦有個風吹草動都會掀起驚天巨浪。”
“是,父皇,您放心吧,兒臣心裡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