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啟站在高處。
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終於成功地收降了太史慈這位猛將。
當秦啟與趙邯交流並了解完此次戰況後。
才驚覺時間竟已悄然流逝,天色正逐漸變得暗淡起來。
此刻,戰場上一片繁忙。
徐晃所率領的三千精銳士兵們,正在有條不紊地清掃著戰場。
而另一邊。
太史慈原本麾下那剩下的八千降卒。
則在太史慈本人以及秦啟的耐心規勸下。
暫時放下了武器,表示願意投降。
雖然降卒們神情各異,眼中還是透露出對未來的迷茫和不安,準備找機會再行逃跑。
然而,在秦啟真誠的話語和太史慈以身作則的影響下。
降卒們最終選擇暫且歸順於秦啟。
而秦啟讓投降的士卒安定下來的主要原因。
是許諾將來打過江東之後,各自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並給予十畝糧田。
這樣的安撫政策,讓投降的東吳士兵成功的籠絡在秦啟帳下。
畢竟每個人將來都能獲得十畝良田。
這個誘惑力實在太大了。
因為在古代十畝良田對老百姓來說。
不僅是生活上得到了保障,不必為生計而擔憂。
更能獲得不菲的收入,得到一定的社會地位。
而秦啟之所以這樣做,也全是出自於從小對土地的烙印。
因為自己的祖祖輩輩就是農民。
更是因為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老百姓。
自古就對土地有著深深地情結和紐帶。
因為華夏大地有著悠久農耕文化,土地無疑是人們家族延續和傳承的重要載體。
而曆史上的多次農民起義,也基本上與農民土地喪失有關。
這裡就不過多贅述。
相信大家在曆史課上學的都很熟悉。
再回到秦啟這邊。
此次勝利秦啟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運籌帷幄。
準備和徐晃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這不眾人都被召集到營帳之中。
其中就包括剛剛受降的太史慈。
而此時秦啟沒把太史慈當外人看待,讓其和大家一起商議下一步軍事行動。
秦啟重視太史慈的態度。
讓太史慈內心深受感動,刹那間便心悅誠服。
徐晃此時正端坐在主位上,一臉嚴肅認真的表情。
兩旁分彆站立著楚威、呂原等人。
此時大家各個英姿颯爽,享受著勝利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