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的武帝可是穿越者,他是不會慣著那些宗教的,不管是佛、是道、還是尼姑,全都得交稅。
儘管這樣,還是有不少人出家當和尚,因為這裡麵有個好處,逃避徭役。
寺廟交稅沒問題,可朝廷也不能強迫寺廟的和尚做徭役,人家都出家了,化外之人,哪能做徭役呢。
當然,這種出家必須是有度牒的,為了避免有人故意鑽空子,法律也規定了,發放度牒後的出家人,禁止還俗。
你們想用出家避開徭役,那就彆再返回俗世了,當一輩子和尚去吧。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些和尚漸漸也開始學著應付檢查了,明麵上都是得道高僧,私下裡不少都是花和尚。
除了名義上沒有老婆孩子之外,該有的生活一點沒差,吃肉、喝酒、玩女人、生孩子,那些和尚全做了。
錦衣衛也調查了一些相關的事情,彙報給了清平帝,正好了,借著這次的事情,狠狠殺一波。
清平帝師出有名,佛祖震怒,都是因為這群出家人違背了清規,出家之心不誠,這就是褻瀆佛祖和信仰。
清平帝一聲令下,大乾全國範圍內開始徹查出家人,發現一個違背戒律的,直接抓走。
一時之間,大乾的出家人被清算了八成以上,都是不遵守戒律清規的,任憑他們怎麼哭求都沒有用。
一直都很好脾氣的清平帝,這一次也是發了狠心,將所有犯錯的出家人,全部審判,該殺就殺、該流放就流放,發配做苦役去。
這件事帶來的影響太過深遠,一度導致普通人再不敢隨隨便便出家,寧可去服徭役,也不會選擇出家逃避。
後世之君也嚴格遵守著清平帝的規矩,可以說,大乾的統治下,宗教的發展最低迷,好多民間信仰都徹底失傳。
這一場清查運動持續了三年時間,才算徹底落下帷幕,南喬也在皇宮當值了三年。
南喬表現出來的就是純臣的態度,不和任何人走的近,他的人際關係就是曾經的那些。
平南府城的李知府也調入了京城,擔任吏部侍郎,算是南喬的人脈之一,另一個就是宋公公了。
除此之外,南喬不和任何人聯絡交情,彆人請客赴宴,他也不去,特彆是那些和其他皇子有勾連的人,打死都不接觸。
南喬的這種態度和做法,讓清平帝對他更放心了,覺得自己總算是沒看錯人。
正好指揮同知和二皇子之間勾勾搭搭的事情被發現,清平帝直接擼了對方的官職,將南喬給升了上來。
禁衛軍從三品指揮同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南喬頭頂上的就隻剩下一個指揮使了。
指揮使其實也不算是純臣,他是傳統思想,認為太子之位就應該是大皇子的,畢竟這是嫡長子。
皇後生下了兩個孩子,除了大皇子之外,還有一位公主,嫁給了某國公府的世子為妻,跟隨丈夫駐守邊關。
這麼看來,大皇子手底下也是有部隊可用的,隻是不在京城罷了。
因為二皇子和前任指揮同知勾結的事,清平帝已經對這個兒子有點排斥了,內心更傾向於立大皇子為太子。
三皇子和四皇子,純粹就是跟著亂的,看似爭的熱火朝天的,實則毫無希望,清平帝壓根就沒考慮過他們兩個。
五皇子安王完全不摻和,就過著自己的逍遙日子,沒有側妃、沒有妾室,專寵安王妃一個人,不知道羨煞京城貴女圈裡多少人。
安王覺得自己已經很幸福了,安王妃很好,還給自己生下了一個兒子,那眼睛靈動的,看著就聰慧,身體更是健康的不得了。
所以安王很滿足,等什麼時候父皇立太子後,他也準備老老實實去自己的封地,平安喜樂的過一輩子,也挺好。
清平帝倒是沒有著急立太子,而是先忙活著科舉的事情,三年一度的科考又到了。
15歲的薑秉文考上了舉人,13歲的薑宏文考上了秀才,10歲的薑敬文考上了童生。
轉過年來春闈,16歲的薑秉文考上了進士,殿試後被清平帝親自點為探花郎。
薑家的門檻差點被人給踩爛了,全都是來說媒的。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薑家這是要一飛衝天啊,薑南喬深受清平帝的信任,薑采薇貴為安王妃,薑家的那群小子也個個都是人才。
這種人家,要說人家起不來,傻子都不信。
那還等什麼,趕緊聯姻吧。
想當年是因為閨女不好找婆家而發愁,現在是因為挑花眼而發愁,王有容被一群說媒的弄的心煩意亂,完全不知道該選擇哪個。
不得已,王有容隻能來請教自家相公。
對此,南喬給出的方法很簡單,篩選。
第一點,淘汰掉那些和其他皇子有瓜葛的人家,不管是官員還是勳貴,隻要對方是某個皇子的人,那就不行。
這麼一整,瞬間少了90的人家。
第二點,家裡嫡庶觀念太重的不要,嫡庶之間可以有區彆,但太過於苛待庶枝的,不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薑秉文是薑家老二,也是嫡長子,他娶回來的妻子,未來就是薑家主母,一個連自己庶親都容不下的人,要說她能包容三個小叔子,南喬都不信。
再就是防患於未然,萬一薑秉文將來也納妾了呢?
南喬就是這麼雙標,不準安王娶側妃,反倒是不介意自己兒子納妾,典型的幫親不幫理。
一個看重嫡庶的主母,對待妾室和庶枝來說,那就是最大的災難,一碗水端不平都算好的,就怕故意苛待,那才叫家宅不寧呢。
僅僅這兩點,就篩選下去了不少人家,剩下的就看王有容怎麼挑了,也可以去問問薑秉文的意見,看他想娶個什麼樣的。
薑秉文的意見很簡單,娶妻娶賢,隻要不是太難看的,他都能接受。
聽到這小子的話,南喬就能猜到後半句,納妾納色,這小子指不定憋著什麼呢,就是沒當麵直說。
王有容各種挑挑揀揀之後,終於定下了婚事,工部侍郎家的閨女,這裡麵薑采薇出了大力。
得知二弟準備定親的消息後,薑采薇特意回了一趟娘家,和王有容湊在一起嘀咕了半天,最終拍板了人選。
薑采薇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我見過她,挺漂亮的一個姑娘,性格也好,二弟肯定喜歡。”
王有容也知道自己兒子什麼德行,彆的不說,單就漂亮這一點就夠了。
薑家的動作也很快,找了官媒去提親,那邊自然樂意,兩家就這麼敲定了婚事,速度快的好多人家都沒反應過來。
薑秉文的婚事解決後,13歲的薑宏文就變成了香餑餑,有不少人家願意賭一把,就賭這小子將來也能考上進士。
這一次不用王有容操心了,人家薑宏文有心上人,不是彆人,正是薑秉文在國子監的同窗的妹妹。
也是書香門第的人家,人家女兒多少也算個才女,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性格恬靜,無意間被薑宏文看到後,就這麼惦記上了。
南喬聽完這件事後,看著老三的眼神都變了,你丫的是真行啊,人家小姑娘才12歲。
誠然,在古代12歲不算小了,也可以定親了,但你對著一個小蘿莉一見鐘情,是不是覺醒了什麼癖好?
轉念一想,南喬覺得自己似乎也沒資格鄙視人家,上個世界他找的孫婷,也好不到哪去。
兒女都是債啊。
為了薑宏文的幸福,南喬和王有容也不得不找上最好的媒婆,去人家提親,也不知道人家願不願意。
事實上,人家小丫頭還真不著急嫁人的事,也沒想過,人家父母也不舍得,想著過兩年再說。
過程不算順利,好在結果是好的,軟磨硬泡之下,兩家總算是將事情給定下來了,薑宏文也算如願以償,就等著人家小姑娘及笄了。
從放榜之日開始,到薑宏文的婚事落實,又過去了三個月。
此時薑秉文已經入了翰林院了,他年齡太小,清平帝準備放他在這裡沉澱三年,然後再用。
薑秉文很守得住本心,皇帝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一點也不著急升遷,心態穩得很。
朝廷方麵,忙活完科舉的事情,接著就是三年考核審查了,根據官員的考核記錄,該升就升、該擼就擼。
等這些事情全都處理好之後,在清平帝的授意下,有官員在朝會的時候,懇請皇帝陛下立太子,穩固國本。
朝堂之上,朝臣們各抒己見,支持誰的都有,但基本上就是大皇子和二皇子之間的鬥爭了。
清平帝不置可否,擱置了這件事,誰也沒想到,三天後就是一記王炸,貼身太監當朝宣旨,立大皇子為太子。
大皇子一派欣喜若狂,二皇子一派如喪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