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的事情算是定了,但老二怎麼辦?
院子裡最聰明的人,那必然是季南喬了,張天明就主動找到了南喬,想讓對方幫忙分析一下。
其實也沒啥好分析的,南喬就問了一句話:“你覺得你家老二,再過幾年,有沒有能自己找到工作的本事?”
張天明搖了搖頭。
“那你覺得你這幾年,能不能攢到足夠的錢和人脈關係,給你家老二解決這個問題?”
張天明還是搖頭。
“這不就是答案嘛,你家老二想要改變命運,唯一的辦法就是有著極強的天賦,又正好是國家所需要的。”
張天明都開始苦笑了,他家孩子但凡要是有那個本事,他至於愁成這樣嗎?
“這樣吧,你讓你家老二來一趟,我考考他,看他是否適合走上學術這條路。”
“好!麻煩你了,小季。”
“都是鄰居,不算什麼的。”
很快,張家老二就來了,很老實的一個孩子,沒啥突出的優點,也不算太聰明,就一點,實在。
南喬稍微問了幾個問題,就斷定了這個孩子闖不出來。
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不具備闖蕩性,讓這種人老老實實乾活,那沒問題,隻要交代的事,都會認真負責的去完成。
但讓這種人自己主動去闖,那就很難了,特彆是社會上麵的那些事,更難。
三教九流、達官顯貴、平民百姓,哪個不得接觸?
平日裡、節假日之類的,哪個不得迎來送往,維護著人際關係。
張家老二很顯然不具備這種特性,他就是一個單純的老實孩子,說難聽點,讓他去送禮,他都送不明白。
這樣的孩子代表著穩定,不出什麼變故的話,人生簡直就是一眼望到頭的那種。
改革開放也和這樣的人沒關係,他闖不出來,也壓根就不會生出外出闖蕩的想法來。
所以對張家老二,南喬給出的建議就是:“提前準備一下吧,借著你家老大的事,和下鄉辦的人談談,預留老二的位置,將來直接讓他去找你家老大。”
“成!我都聽你的。”張天明對南喬是很信任的。
於是當下鄉辦上門後,張天明不但落實了老家的事,還將老二的名都給報了上去,算是最支持的一戶人家了。
投桃報李,下鄉辦還真就給張家資助選擇地方的權利,將張家老二的名額留了下來,等他年齡一到,就去河北農村找他哥。
街道和下鄉辦就拿著張家的事當宣傳,號召其他人下鄉。
他們這麼一宣傳,倒是坐實了張家兄弟倆下鄉地點的事,將來不管換不換領導,這件事都不能再變了,否則就是打自己的臉。
張家老大跟著南喬學木工,老二跟著南喬學廚藝。
這裡麵也有個時間差的問題,張家老大和老二下鄉時間不同,處境也不同。
張家老大需要一個人先去探路,在農村闖出來,他學木工最合適,能最快看到收益。
等張家老二下鄉的時候,他哥都闖出來了,他麵對的壓力也就沒那麼大了,再加上那個時候情況相對變好,那廚藝就有用了。
鄉下的婚喪嫁娶、逢年過節的,哪個不需要廚子?
更彆提等到回城政策一下,那麼多知青都找不到工作呢,張家老二的性格,大概率也是待業中。
那就不如再等等,政策稍微寬鬆一些的時候,個體戶就出現了,大不了自己開個小吃攤就是了。
可以說,南喬直接規劃了張家倆孩子的未來,隻是明麵上沒有那麼說罷了。
這個時代的人不理解,但李衛國懂啊,他一看就明白,這是最好的安排了。
李衛國和南喬兩個人都讚成,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張天明肯定這麼乾。
下鄉辦也送來了相關補貼,張天明都沒留著,全力置辦東西,留著給長子下鄉帶去。
張天明也和下鄉辦的人商量了一下,稍微等等,等孩子學點本事再去,也等京城裡的風頭過去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點麵子,下鄉辦的人還是給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那些逗留在京城的狂熱分子,也開始紛紛返鄉,讓京城的治安稍微變好了一些。
時間一晃來到了1966年底,張家老大下鄉了,南喬也返廠繼續工作,看著影響不大,實則領導班子都換了不少人。
工作也不僅僅隻是工作,更多的還要學習思想。
學校也重新開課了,上課的時間都沒有學習思想的時間多。
整個國家都陷入了一種狂熱中,不管做什麼,都得先說一句語錄裡麵的話。
家家戶戶都有紅皮書,出門必定佩戴像章,和任何人說話都需要謹言慎行,一句話說不好,就能被扣上一頂大帽子。
對南喬一家來說,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夥食待遇變差了,就算有錢,這個時候也不敢花。
就連教胡雷和張家老二廚藝這件事,都換了替代品,就跟小孩子過家家似的,用沙子、泥土和小石子代替各種食材。
南喬提前將步驟細化後,教給了兩個人,練習的時候多以基本功為主,炒菜就是虛擬演練,全靠著南喬用嘴去說。
比如在什麼火候的情況下,什麼樣的食材發生了什麼變化,這個時候該加什麼了?
就跟考試做卷子似的,幾乎沒有實操,全靠虛擬演練來鍛煉熟練功夫,讓兩個弟子形成一種本能。
等到時候真上灶了,看著鍋裡的食材發生變化,也會條件反射地知道什麼時候該加什麼調味料。
這種苦中作樂的日子,倒是讓南喬覺得蠻有意思的,也是好久沒體驗過了。
1967年的春節,年前家家戶戶都在忙活著,準備過年吃的東西,南喬就給了兩個小子一次實操的機會。
胡雷年齡小,不適合他動手做的事,他就靠嘴說,主要是看著火候,記著步驟。
年三十當晚,胡雷就親自嘗試著炒了一個菜,不算太驚豔,但吃到這個菜的方蘭,眼淚止不住地流,這都是兒子的一片心意啊。
翻過年來,才8歲的胡雷,就接手了家裡做飯的活計,方蘭再不用下班後回來做飯了,她隻需要等著吃就行。
喜歡普通人的快穿學無止境請大家收藏:()普通人的快穿學無止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