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那亂世之中,天下紛爭不斷,英雄豪傑紛紛崛起,都渴望在這亂世中建立一番偉業。劉備,這位漢室宗親,雖心懷大誌,但半生漂泊,一直未能有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他深知,要想成就大業,必須要有賢才輔佐,而他尋找賢才的過程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當時暫居荊州,他身邊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這些兄弟對他忠心耿耿,隨他南征北戰。可劉備心裡明白,要在這亂世中成就大業,光有武將可不行,還得有智謀超群的謀士。他聽聞在隆中這個地方,有一位名叫諸葛亮的奇才,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有傳言說,誰要是能得到他的輔佐,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這一日,陽光明媚,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踏上了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的路途。一路上,劉備心情激動,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關羽和張飛則有些不以為然,張飛嘟囔著:“大哥,這諸葛亮到底是何許人也?值得我們跑這麼一趟?”劉備笑著說:“三弟,我聽聞這諸葛亮有大才,我們不可輕視。”
他們來到了隆中,隻見這裡山清水秀,宛如世外桃源。周圍的村民們過著寧靜祥和的生活,田園風光美不勝收。劉備向一位老者打聽諸葛亮的住處,老者指著不遠處的一座茅屋說:“那座茅屋就是諸葛先生的住所,不過他經常外出雲遊,不知今日在不在家。”
劉備謝過老者,帶著關羽、張飛來到茅屋前。隻見茅屋十分簡陋,周圍是一圈竹籬笆,籬笆內種著些蔬菜。劉備輕輕叩響柴門,等了一會兒,沒人應答。張飛有些不耐煩了,他大聲喊道:“大哥,看來這諸葛亮不在家,我們走吧!”劉備不甘心,他又等了一會兒,還是沒人回應,隻好無奈地說:“那我們改日再來。”
回去的路上,張飛抱怨道:“大哥,這一趟可真是白跑了,說不定那諸葛亮就是個徒有虛名之輩。”劉備瞪了他一眼:“三弟,休得胡言!我們一定要有誠意。”
過了幾日,劉備再次帶著關羽和張飛前往隆中。這一次,天空有些陰沉,似乎要下雨了。一路上,劉備心裡有些忐忑,他希望這次能見到諸葛亮。
當他們再次來到茅屋前時,劉備聽到裡麵傳來了孩童的讀書聲。他心中一喜,以為這次諸葛亮在家。他上前敲門,門開了,一個小童子探出頭來。劉備恭敬地問:“請問諸葛先生在嗎?”小童子回答:“先生一早出門去了,不知何時歸來。”劉備心中有些失落,但他還是笑著說:“勞煩你告訴諸葛先生,就說劉備前來拜訪。”
張飛在一旁氣呼呼地說:“大哥,這諸葛亮也太不給麵子了,我們兩次前來,他都不在。”關羽也說:“大哥,也許這就是緣分未到吧。”劉備搖搖頭:“不,我一定要見到他。”說完,便帶著關羽和張飛離開了。
又過了些日子,劉備決定第三次前往隆中。這一次,關羽有些不情願了:“大哥,我們已經去了兩次,都沒見到人,這次恐怕也是白跑一趟。”張飛更是跳起來說:“大哥,彆去了,這諸葛亮肯定是故意躲著我們呢!”劉備嚴肅地說:“二位兄弟,我劉備求賢若渴,若連這點耐心都沒有,如何成就大業?這次我們一定要見到他。”
這一天,天氣晴朗,陽光灑在大地上,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再次踏上了前往隆中的路。一路上,劉備的心情既緊張又期待。當他們來到茅屋前時,發現周圍的景色似乎更加美麗了,仿佛在預示著這次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劉備小心翼翼地叩響柴門,門開了,還是那個小童子。劉備急忙問:“諸葛先生在嗎?”小童子回答:“先生正在午睡。”關羽和張飛一聽,張飛剛要說話,劉備連忙示意他不要出聲,然後輕聲說:“我們在此等候,不要驚擾先生。”
於是,劉備、關羽和張飛就在茅屋前靜靜地等候。張飛站得久了,有些不耐煩,他在一旁來回踱步,關羽則靜靜地站在劉備身邊。劉備目不轉睛地看著茅屋,生怕驚擾了諸葛亮的午睡。
過了許久,諸葛亮終於醒來。他吟著詩,從茅屋中走出來,睡眼惺忪地問:“何人在外?”小童子回答:“是劉皇叔前來拜訪,已等候多時了。”諸葛亮一聽,心中有些驚訝,他沒想到劉備會如此有誠意。
劉備看到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快步上前,躬身行禮:“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劉備特來拜會,懇請先生出山,助我成就大業。”諸葛亮打量著劉備,隻見他目光誠懇,神態謙遜,心中對他有了幾分好感。
兩人在茅屋前的院子裡坐下,開始暢談天下大事。劉備向諸葛亮傾訴了自己的抱負和對天下局勢的憂慮,諸葛亮則不緊不慢地分析著局勢,他從董卓之亂講到如今的諸侯割據,提出了“隆中對”的戰略構想。他指出,曹操占據北方,勢力強大,不可與之爭鋒;孫權占據江東,已曆三世,根基穩固,可與之結盟;而荊州和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裡,是劉備可以謀取發展的地方。隻要占據這兩地,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待天下有變,便可兩路出兵,北伐中原,成就霸業。
劉備聽著諸葛亮的分析,心中豁然開朗,他仿佛看到了一條清晰的成功之路。他對諸葛亮更加欽佩,再次懇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他決定出山輔佐劉備。
從此,諸葛亮跟隨劉備,為他出謀劃策。劉備得到諸葛亮後,如魚得水,他的事業也開始一步步走向輝煌。這三顧茅廬的故事,成為了千古佳話,流傳至今,它讓人們看到了劉備求賢若渴的真誠和諸葛亮的絕世才華,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尊重人才、禮賢下士的典範。
喜歡白話資治通鑒:曆史故事輕鬆懂請大家收藏:白話資治通鑒:曆史故事輕鬆懂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