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武勁榮邁進屋內,動作格外小心地從櫃子深處翻找出一件新襖子。
這件襖子,她一直寶貝似的藏著,平日裡連碰都舍不得多碰一下,隻因那是小虎給他買的,上麵滿滿的都是小虎的心意,她想著逢年過節的時候才穿。
再看那件被劃了不少口子的舊襖子,雖說破舊不堪,她卻依舊視若珍寶,仔細疊好放在一旁,打算等手頭的活兒閒下來,就尋個時間,找些針線,好好把那些口子補上。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農村人家家戶戶的衣服,都是補丁摞著補丁,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實在穿不了了,還能拆了,做成鞋底,循環利用。
這邊,黃屠夫殺豬的手藝堪稱一絕,動作行雲流水般利落。隻見他手起刀落,不一會兒,一塊鮮嫩的豬肉便被分割出來,遞到了武勁榮和張鳳珍手中,讓她們拿去做菜。
豬晃子在一旁的老紅盆中已經凝固,呈現出誘人的色澤。
生產隊裡人多事雜,左鄰右舍的嬸嬸們聽說,王奶奶要宴請生產隊的所有人,二話不說就趕來幫忙。
有的村民一路小跑回家,費了好大勁兒把家裡的大桌子扛了過來;有的則抱著自家的大板凳匆匆趕來,不大一會兒,院子裡就熱熱鬨鬨地擺好了十來桌。
燒水的,打雜的,摘菜的,剝蔥的,大夥忙的不亦樂乎,不多時,陣陣誘人的香氣彌漫開來,一道道以豬肉為主的美味佳肴被端上了桌,粉蒸肉,香氣撲鼻;豬肉燉粉條熱氣騰騰,粉條吸飽了肉香,讓人垂涎欲滴。
整個生產隊的人都被邀請了過來,唯獨吳浩傳一家三口不在其中。
此時此刻,他們一家三口,連同那些作惡的歹徒,正待在派出所裡接受審訊,為自己犯下的過錯付出代價。
張鳳珍心裡一直記著張景華、王桂榮、方德鳳三位老師的恩情。
當初若不是這三位老師拚儘全力拉住吳浩傳與劉玉娥,浩宇恐怕早就被他那狠心的哥嫂打得遍體鱗傷。
這份救命之恩,怎能不報?於是,張鳳珍親自登門去請三位老師。
三位老師一聽浩宇回來了,驚喜之情溢於言表,也沒推辭,欣然前往王奶奶家。
浩宇遠遠瞧見三位老師的身影,眼眶瞬間紅了,趕忙快步迎上前去,聲音裡滿是感激:“張老師!王老師!方老師!謝謝你們當初對我的救命之恩!”說著,便對著三位老師深深鞠了一躬,腰彎得低低的,久久沒有直起。
王桂榮與方德鳳見狀,眼眶一熱,淚水奪眶而出,趕忙上前輕輕扶起浩宇。
王桂榮聲音帶著哭腔,滿是心疼地說:“浩宇!真是太好了!你能平平安安地活著,真是太好了!當初我們四處找你,找了好久好久,卻怎麼也找不到,我心裡彆提多難受了,過了好久才從你失蹤的陰影裡走出來!你這孩子,真是太讓人心疼了!”
方德鳳也是淚流滿麵,一邊擦著眼淚一邊說道:“你這孩子呀!可把我們這些老師給想壞了!剛開始,我們還以為你溺水了呢,我心疼得好幾晚都睡不著覺,心裡一直揪著,生怕你真的出了什麼事!”
張景華站在一旁,眼眶同樣濕潤,他抬起手,輕輕摸了摸浩宇的腦袋,語氣溫柔又欣慰:
“好孩子!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
浩宇看著眼前三位敬愛的老師,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淚水,聲音有些哽咽:“張老師,王老師,方老師!趕緊到屋裡坐,菜都已經端上桌了,就等你們了!”說著,便在前麵引路,帶著三位老師往屋裡走去,一路上還不停地詢問老師們的近況,歡聲笑語回蕩在院子裡。
來到堂屋,浩宇一臉熱忱,腳步輕快地走到三位老師身旁,趕忙向他們做著介紹,言語間滿是對家人的自豪與親近:
“張老師,王老師,方老師!這位是我的爸爸吳老師,他在教育領域深耕多年,學生們都很尊敬他;這位是我的媽媽陳老師,她溫柔又耐心,學生們都特彆喜歡她;這是我的小鳳姐,彆看她年紀不大,特彆機靈能乾;那位是我乾爸的司機陶師傅,他開車技術一流,特彆厲害!”
緊接著,浩宇又轉身,將三位老師一一介紹給自己的爸媽等人認識。
“爸媽!這位是張老師!這位是王老師!這位是方老師!他們都是我最尊敬的老師!當初我離家出走的那一天!若不是他們三個死死的拉住吳浩傳和劉玉娥,估計那天我就被那兩個惡人給打死了!”
聽完浩宇的講述,吳學棟與陳淑芬對眼前的三位老師充滿了由衷的感激,紛紛伸出手,異口同聲的說道∶
“謝謝!謝謝您們!謝謝你們當初救了我們的兒子!”
張老師笑著伸出手,說道:“吳老師、陳老師,不用客氣,我們還要謝謝你們,好心收養了浩宇,並把他教導的如此優秀,真是令人欽佩啊!”吳老師連忙握住張老師的手,回應道:“張老師過獎了,還得感謝您在學校對浩宇的關照呢。”雙方客氣地互相握了握手,臉上都掛著親切的笑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淑芬也與兩位女老師紛紛握了握手,表達了感激之情。
彼此客套後,便是一番激烈而又熱情的讓座。
在那個時候,農村對於座位的講究可謂細致入微。
若是屋內僅有一張桌子,擺放時桌縫必須直上直下,這可不是隨意為之,其中大有門道。
靠近供桌的那一方,被尊為上座,那是家族長輩的專屬位置,承載著晚輩們滿滿的敬重;而靠近門口的則為下座,通常是晚輩就坐之處。
上座的左手邊,由上往下依次是頭座、三座;上座的右手邊,由上往下是二座、四座。這四個座位,一般都是留給重要的賓客,彰顯著對客人的重視。
至於四個角,被稱為加座,一般坐家族成員,或是那些常來常往、關係親近不容易怠慢的常客。
若是堂屋同時並排擺上兩張桌子,擺放方式就有了變化,桌縫得橫過來。
此時,兩張桌子靠近供桌的一麵,同時設有頭座、二座,而其他座位相對就沒有那麼嚴格的講究了,但大家在落座時,依舊秉持著謙遜有禮的態度。
“吳老師、陳老師,你們遠道而來,可一定要坐頭座。”王老師熱情地招呼著。
吳學棟趕忙推辭:
“使不得使不得,你們才是貴客,應該你們坐。”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互相謙讓,場麵好不熱鬨。
最終因為吳學棟、陳淑芬、陶師傅、吳應鳳是遠方來的客人,實在拗不過眾人的盛情,吳學棟與陶師傅坐在左邊桌子的頭座和二座,吳學棟戴著眼鏡,身姿挺拔,麵帶微笑,儘顯儒雅;陶師傅則憨厚地笑著,稍顯拘謹。
喜歡惡毒哥嫂欺淩下的掙紮與破繭重生請大家收藏:()惡毒哥嫂欺淩下的掙紮與破繭重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