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縣三凶老大叫李玉,老二李航,老三李海。
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小時候貪玩,不學習,喜歡打打鬨鬨。
望子成龍的家裡人都急眼了,後在來自武打山學校的宣傳下,賣賣糧食借點錢湊齊學費,初中時候把他們送去了少室山腳下的武術學校。
由於不是從小練起,根基不深,加上又有文化課,造成文不成武不就的,初中畢業就回家種地。
三年武術學習,他們也有了那股勁頭,到哪裡都是躍躍欲試的樣子。
但凡練過的小杆子都有這樣的感覺,‘’老子是天生武打聖體。”
種地不是他們的追求,就在縣城裡麵亂混,後來成功地被當地無業遊民組織吸納進去做了急先鋒。
有打架鬥毆事情他們衝在前頭,十六七歲,天不怕地不怕,開乾就中,從不計較得失。
年輕,受傷很快就好起來。
在這種不怕死不怕傷的精神支撐下,他們慢慢地打出來一片天地,李玉取代了原來的黑老大,李航李海協助。
他們覺得,這種生活挺好,不用辛苦勞作,這裡看看哪裡逛逛,自然有人給吃給喝還給錢。
隻是擼擼袖子,露露肱二頭肌而已,爽死了。
不過,隨著華夏政策的改變,他們跟老黃一樣,收起了性子,開起了比如沙石,汽車貨運等公司。
這種領域他們以前保護的,比較熟悉的領域,做起來還算風生水起。
既然開公司了,需要到處跑業務,他們經常去楠水玩,一來二去,認識了陳誌。
他們都有共同的過去,共同的愛好,算是誌同道合,一丘之貉。
陳誌呢,欣賞他們會兩下子,他們羨慕陳誌關係很硬梆。
各取所需,也就成了好朋友。
不過,乾這行的,酒色財氣已經把他們的武術底子葬送差不多了,隻剩下了那股子色厲。
比石海洋曹孟他們差遠了。
曹石兩人在會走路的時候,就每天跟著鄰村會武術的盛師傅練了。
跑步,劈叉,打沙袋,前空翻後空翻,鯉魚打挺,腿綁沙袋,一直練到初中畢業去了縣城。
高中時候校園亂的很,他們從和各類痞子的打架鬥毆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搏鬥技術和力量。
並一直保持至今。
從實踐中得來的,很管用,他們知道打哪裡才是最疼的。
“誌哥,我知道那破廠,就在我們老家鄰村,我們親戚有好幾個在那上班。”
“放心吧,回去就問問親戚,那人在哪,逮到了,看我們不削死他。”
李玉喝了杯酒,水啦啦地吹著牛逼。
“好嘞,搞定了還在這,我給你們擺慶功宴,還有掙錢的生意給你們。”
“大家一起發財,哈哈哈哈...”
陳誌也是欣賞愉悅,拍著胸脯說,
“從今往後,我也要做生意了,我姐說得對,有這麼好的關係,這麼硬的背景,不做生意太踏馬的浪費了。”
“晚上都不要走,帶你們去見識見識楠水小巷中的江南春,哈哈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巷不在偏,有春則行。”
“誌哥威武!”
“誌哥牛逼!”
“誌哥大才!”
座中垃圾一起舉杯,大呼小叫地拍著馬屁。
……
……
大海情操廠的午飯也是按照船上船員的標準,一大葷一小葷一素菜,加個湯。
標準的三菜一湯,隻是沒有船上的那種退夥費。
這個湯可不是快餐店或者船上那種一個雞蛋一大鍋的那種鹹水,而是實實在在的骨頭等有內容的湯。
石海洋的理念很簡單:不論在哪裡,不能差餓兵,大家吃飽了才有力氣乾活。
物質豐富的年代,吃,又能吃多少呢。
他要求午飯是免費的,工廠不要員工錢,
因為免費,一開始幾個月鬨出了很多笑話和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