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和劉備覺得陳玄會摻和到洛陽的戰事裡,其實還是把陳玄的格局想小了。
陳玄此時的著眼點,更多的放在黃巾軍上。
老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
陳玄剛剛即位,當務之急是提升整個黃巾軍的戰鬥力,至於洛陽的局勢,還算不上是頭等大事。
據他所知,各地都有鄉勇和私兵前往洛陽勤王。
所以,董卓的前景其實並沒有那麼樂觀,洛陽的拉扯態勢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陳玄並不急於表態站隊,而是全副身心撲在家務事上。
第一件事,各地渠帥派來的“交換生”陸陸續續地趕到了。
同時陳玄派出了軍隊也已到達其他渠帥所在之處。
接收完陳玄的軍隊之後,渠帥們汗顏了。
沒有彆的原因,天師的軍隊質量實在太高,千名士兵完全抵得上他們手裡的三四千!
他們甚至懷疑,所謂的軍校會不會隻是個幌子,天師的真正意圖就是為了增強他們的戰力,成立軍校的說法,可能隻是怕他們不好意思。
所以,有些兵力充足的渠帥,比如並州的郭泰,還有冀州一帶的張燕,青州的管亥等人,隔了一段時間後,又加派了一千名士兵前來學習。
最後的結果是,士兵交換之後,陳玄的兵力不減反增,至少從數量來看是這樣。
至於兵員素質,陳玄相信,隻要訓練一段時間,各渠帥派來的軍隊也會成為精銳!
陳玄創辦潁川軍校當然是認真的,軍校關乎黃巾軍的未來,不能不重視。
首要任務是軍校的選址。
第一批學員就足有四萬有餘,這麼多人無論安頓在哪座城池,都很難完全容納。
所以,陳玄本就沒打算將軍校設置在某座城池。
新軍新氣象,在陳玄的設想中,潁川軍校未來會是一座獨立的城池,一座堅不可摧的兵城!
濮水之旁,長社城與郡治陽翟之間,就是陳玄選好的軍校地址。
學員到達之後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蓋房子。
軍隊營地,一切都是軍事作風,新蓋的房子不求多麼華麗,但求舒適實用。
工程雖大,但是好在人多,一萬餘座房舍很快就能修好。
這些硬件設施,其實是最簡單的。
真正棘手的,是學校的其他必備條件。
作為一所軍事學校,如果沒有教材和教師,就有點不像樣子了。
教材,應該是兵法兵書之類,除此之外還有各類武學書籍。
陳玄麾下的將士們,雖然不少武藝高強之輩,但是說到兵法,則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
而將自身武學整理成書,除了黃忠等少數將領,其他人大字不識幾個,又有點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