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元盛十七歲,十七歲的鄉試案首,可以名動大乾!
王宜春又拿起大乾律例,“既然這兩頁你已經掌握,那我便再教你兩頁。”
王宜春又教了元盛兩頁。
此外,趙信然還讓元盛鞏固了經義,院試和鄉試都是未來要闖的關,首先元盛衝擊府試案首。
趙信然發現元盛在這塊掌握的很紮實,引經據典,每次都能結合四書五經的內容,寫入發人深思的文章。
趙信然見元盛的基本功紮實,便開始訓練元盛做策論題。
元盛在策論上花費的時間,僅次於雜文。
由於之前元盛一直在自學這方麵的知識,有一些基礎,所以策論考試成績上佳。
趙信然批改完元盛的策論題目,便會與元盛討論,元盛發線,同一道策論題,討論後,他可以寫出更好的文章。
元盛不禁感歎自己來石鼓書院是來對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王宜春給元盛開小灶的事情並沒有藏著掖著,崔時年,範誌遠,元弘毅等甲一班的人都知道了。
有傳言說元盛要參加明年的鄉試,還被山長寄予厚望。
崔時年笑著搖了搖頭,元盛,明年參加鄉試?陪跑嗎?跑去試一試?
鄉試不但要考策論,還要考律法,即使元盛已經背熟四書五經,做策論題有些天賦,那律法呢?
他可是聽說大乾律例,元盛連斷句都不會,還是王先生一句一句帶他讀。
這就是泥腿子的底蘊,沒讀過幾本書,哪像他,四歲爺爺就帶著他讀大乾律例了,雖然他不懂是什麼意思,但是他對大乾律例耳熟能詳。有小時候的基礎,他背誦起來就快了。
元盛不要偷雞不成蝕把米,將寶貴的時間花在學習律法和策論,最後院試考不過,連秀才都考不上,到時候就鬨笑話了。
元弘毅聽完眉頭一皺,雖然他覺得元盛即使參加鄉試,也不會成為他的競爭對手,但他還是本能地心頭一緊。
元盛,是他絕不能小看的人!
一年前,他還聽奶奶和爹說,元盛就是個好吃懶做的無賴,根本不會讀書,隻會給家裡惹事,跟家裡人要錢。他三叔家是窮光蛋,本來也隻有十畝地,生了一個這樣的混賬兒子,日子難過。
奶奶和爹說這話,不是隨便說的,是打聽過的。
而現在的元盛呢?
家財萬貫!縣試案首!陛下欽賜!這才多久!
元盛是個創造奇跡的人,說不定元盛能在鄉試上取得佳績。
元弘毅想到自己和元盛同台競技,自己鄉試成績卻比元盛差,那個畫麵他根本不敢想,那樣的結果他也不敢承受。
元弘毅收回思緒,更加認真學習起來。
範誌遠心中有些泛酸,他甩了甩頭,開始更加認真讀書。
時光如箭,歲月如梭。
再有五日,便是府試,府試在冀州府府衙考試。
元盛這次結保十分順利,有些乙班學子爭著搶著要和元盛一起結保,他們覺得,元盛說不定還能考案首呢,他們與元盛結保,說出去多有麵!
元盛拒絕了這些同窗,仍然和孫高陽,孫毅,吳風華,王尚春四人結保。
喜歡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請大家收藏: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