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獻禮,王城和向孔子像獻帛獻爵,獻一拜一叩禮,讀祝文。
亞獻禮。
終獻禮,王城和最後一次向孔子像獻祭品,行禮如儀。
最後主考官王城和帶眾監考與學生向孔子行三百九叩大禮。
奏送神音樂《德平》後禮畢。
隨後,主考官王城和開始講話。
“科舉之設,乃國家選拔賢才之重器……”
王城和巴拉巴拉說了一通,重點就是好好考,不要作弊,這次考試增加了難度和實用性,加入了兩成律法題。
王城和講完話,已經有許多學子想罵娘了!
這他娘的是故意的?以前院試從來不考律法,今年院試突然加入律法題,也不早說,讓他們一點準備都沒有!
這是誠心不想讓他們通過院試?
這也太缺德了!
對於絕大部分學子來說,通過院試後,不可能接連參加鄉試,所以很多人根本沒有背誦過律法書!
鄉試要考策論,這是最難的科目之一。
絕大部分人通過院試成為秀才後,至少要沉澱三年,才考慮去參加鄉試。當然,還有人沉澱六年,九年,甚至十二年。
畢竟參加一次考試花銷是巨大的,沒有把握還不如不參加。
十三歲的王興賢站在元盛不遠處,看到周圍學子的哀嚎嘴角翹起,嗬!這些平民以為讀了些書,就能和他們這些書香門第比了?
隻會考試而已!
考題稍微加深了一點難度,就全部懵逼了?
王興賢看向元盛,發現元盛一臉淡定看著前麵,沒有一絲懊惱與頹廢。
王興賢心中不免氣悶,明明就是一個沒什麼底蘊的泥腿子,也不知道總是一臉淡定裝什麼。
孫高陽隻是翻看過律法,也沒有背過,但是他很快冷靜下來,這次院試考生眾多,應該會取前六分之一。
他不會律法題,彆人也不會律法題,他和絕大部分童生還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隻要他正常發揮,將其他題目好好發揮,他就能通過院試,成為一名秀才。
想明白這些,孫高陽的臉也平靜下來。
學子們回到自己的號房,官兵開始分發考卷。
院試一共分為兩場,第一場是正試,第二場是複試。
第一場考貼經,墨義,經義和詩賦。
這些題對元盛來說太簡單了。
詩賦是根據題目上的畫作詩,元盛直接從自己的詩庫中拿了一首。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在元盛答題期間,主考官王城和經常走到元盛旁邊看元盛答題,有時候還會目光不善地盯著元盛。
人有一種本能,即使後背看不到,但是也能感受到彆人不善的目光。
如果元盛真的隻有十六歲,一定會倍感壓力,在這種乾擾之下,說不定還會失常發揮,但元盛不是,王城和對他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喜歡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請大家收藏:()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