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孫高陽的猜測,元盛已經是冀州首富,成為大乾首富,隻是時間問題。
如果元盛不是蓋世天才,怎麼可能用短短一年時間從目不識丁的農家子,變成連中小三元的秀才,如今更是成為甲一班的佼佼者,有望爭取鄉試案首之位?
孫高陽對元盛的佩服之情,完全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先生有時候誇他有悟性,誇他勤奮,但是他想說,跟自己的小舅子比起來,他算個屁啊!
孫毅,吳風華和王尚春就很吃驚了。
他們知道元盛很牛,讀書很厲害,知識學得很快,但是元盛進入甲一班,要參加鄉試才讓他們真正震撼!
元盛才十七歲,十七歲就去參加鄉試!
而且根據月考成績,元盛竟然很快達到了前十名,聽趙先生說,如果元盛的詩作好一點,元盛一定能爭奪第一名!
舉人一定是板上釘釘的!
去年元盛才開始參加縣試,今年就要成為舉人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學神,實在太強大了!
三個人心中升起一種自卑感。
對此,孫高陽安慰道:“你們不用跟我小舅子比,我小舅子是神,不是人!你們這些凡人不配!”
三人剛要發作,孫高陽又補充道:“當然!我也不配!”
好吧,三個人收起想要打人的衝動。
按照孫高陽的性格,他不會說出這種話的,實在是他對元盛太佩服。
四人有些遺憾,不能陪元盛前往雁門郡參加考試。
甲一班的同學們對元盛也十分敬畏。
範誌遠,劉鴻飛等人則是感慨萬千。
他們還記得,去年春天,元盛來參加石鼓書院的學童擇優考試,他們當時與王康裕作為元盛的考官和閱卷老師。
去年春天元盛還沒有參加縣試,連童生都算不上,最多算是學童。
而如今,元盛已經跟他們一起坐在甲一班,準備參加鄉試了。
元盛的學習速度實在太快了。
尤其是劉鴻飛,元盛的月考成績非常優秀,即使元盛的詩賦平庸,還是能考取前十名,考得有時候比他還好!
劉鴻飛和範誌遠商量過,趙先生幫元盛改過很多詩,這些詩肯定是留著鄉試用的,等到元盛鄉試時,他的成績已經比書院的月考好的多!
對於元盛準備詩賦這事,二人並不覺得有什麼,這在科舉考試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他們自己也準備了很多。
這就像先生讓他們提前做的策論題等等,提前多準備準備,萬一押題押中了,考試時就有優勢了。
範誌遠覺得元盛的作詩實力說不定是藏拙了,不可能之前縣試府試院試的詩賦題,趙先生都幫元盛押中了,元盛的作詩能力必然不俗,隻不過有時候需要靈感。
曾經,範誌遠很欣賞元盛,但是元盛過於優秀了,甚至要跟他一起參加鄉試,讓範誌遠有些不是滋味,還生出了一些嫉妒的心思,但是經過上次的刺殺事件,讓範誌遠認清了一件事。
元盛在他心中挺重要!
他希望元盛好好的!
當然,此次鄉試元盛考得比他差一點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