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郡郡城。
張晉聽說李秘按照計劃進行了閱卷,心中更美。
他又給宰輔送去一封信。
距離放榜還有一日,張晉收到了張治通的回信。
張治通的回信在他預料之中,元盛的科舉舞弊案,隻有發於雁門郡才合情合理。
對此,張晉早有準備。
他的借用的第一把刀就是元弘毅,他早已經在私底下調查清楚,元弘毅是元盛的堂哥,元盛的父親元來福和元弘毅的父親元來誌是親兄弟。
兩兄弟有糾紛,元來誌和老娘與元來福斷親了。
但元來福這一支後麵發達了,曾經的族人們紛紛投奔元來福這支。
元來誌這一支就淪為了被嘲諷的對象,目光短淺,眼瞎不念親情,本來就是借著元來福這一支的運勢,偏偏嫌棄人家,要斷親。
在這種情況下元弘毅要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
根據他平時觀察,元弘毅和元盛雖然不說話,但是元弘毅的目光時時跟著元盛,唯恐被元盛超過。
包括前些日子在書院的模擬號房暈倒,也是為了爭口氣,過度學習罷了。
而且元來誌不懂感恩又缺德,隻要承諾足夠多的好處,元弘毅一定會就範,現在就等鄉試紅榜貼出,元盛如果是案首,計劃立即啟動。
這段時間張晉做的就是對元弘毅噓寒問暖,關注他的身體和心理。
張晉盯上的另外一把刀是崔時年,這個少年人本就是天之驕子,門第又好,實在看不起元盛的出身。
據他觀察,崔時年從未將元盛當成對手,但根據學子們的推斷,元盛這次考試獲得案首的機會很大,這已經讓崔時年十分不爽。
崔時年多次當眾反駁這種推測。
“元盛,我跟他是同窗,他的詩賦十分平庸,我們石鼓書院的月考,他他也隻是進前十名而已。”
“如果你們說他考中舉人,我倒是相信,但如果說他考中案首,我第一個不信。”
崔時年和元盛是同窗,他當眾如此說元盛,已經十分得罪人,但崔時年還是說了,說明他已經忍無可忍,他完全無法接受元盛是案首這件事。
等紅榜出來,他再攛掇攛掇,也許不用好處,崔時年就會成為一把為他衝鋒陷陣的好刀。
想到此,張晉笑著搖了搖頭,清河縣崔家的後輩是越發平庸了。
淮南郡城的幾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紅榜貼出。
首先這是各大新聞,人們閒著沒事,這是一個重要談資。其次,很多人押注了,如果押中了肯定會大賺一筆。
放榜日,天還沒亮,試院牆外已經人山人海,擠滿了人,就等著成績出來。
幾個衙役拿著漿糊刷子,將幾張紅榜貼到牆上。
鄉試除了正榜還有副榜,正榜就是正統的舉人出身,副榜是錄取舉人之外的六十名學子。
他們沒有舉人功名,但屬於有望考中舉人的學子,方便學生評估自己的真實排名。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副榜上的學生也可以像正榜的舉人一樣,去京都國子監讀書,國子監的教學水平自然不言而喻。
喜歡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請大家收藏:()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