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和元弘毅進行的也很順利。
此事事關重大,如果沒有確鑿證據,誰敢主動跳出來說此事呢?
更何況二人說的有理有據,又有詩集為證。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次科舉考試,沒考中的是絕大多數人,如果這次的科舉舞弊案,讓這次鄉試重開,說不定他們就考中了呢。
比如冀州王康裕,他如果不是分到臭號,他怎麼會放棄考試提前去醫房。
還有因為不小心違反考規,被終止考試的。
也有因為天氣驟然降溫,感冒發燒放棄考試的。
更有天氣炎熱,吃不好而失常發揮的,這些學子哪個不想有一次重來的機會呢?
鄉試三年一次,這次不中,他們又要等三年。
而元盛科舉舞弊,鄉試重開,他們又多了一次機會。
“元盛肯定是作弊了,有些詩句撞了不稀奇,兩首詩都一模一樣,不是抄了是什麼?”
“而且這隻是元盛暴露的兩首,之前兩場考試四首詩呢,說不定都是抄王文傑詩集的。”
“平時書院考試隻能考第十名的貨色,他怎麼敢的呀!名詞變化這麼大,不怕彆人發現端倪?”
“既然元盛的詩賦如此平庸,他的縣試,府試和院試又是如何考取案首的?隻怕那時候也是作弊吧!”
“元盛這個人的背景不一般,竟然能在這麼多場考試中作弊!”
“這次考試我和元盛在同一條街,當時所有的考官,都去他身邊轉了好久!在場這麼多考生,隻有他一個人有這種待遇!”
“正是如此,當時成績還沒下來,大家就猜測元盛是解元!”
雖然大家沒有直說,但是已經在暗示,這次的考官也參與了這場科舉舞弊案,甚至元盛之前在冀州的考官,都幫助元盛作弊。
“元盛的背景?可大著呢!你們吃的元氏辣椒醬,東家就是元盛!”
“還有那最時興的玻璃鏡,玻璃窗都是出自元鏡樓,而元鏡樓是元盛的產業!”
一眾學子們聽到元弘毅這麼說,都驚呆了。
有人問道:“這些是元盛家族的產業,還是他自己的產業?”剛剛元弘毅可是說的是東家,而不是少東家。
元弘毅妒火燃燒,“不是祖產,都是元盛自己搞起來的產業。”
眾學子大驚,在他們的認知裡,一個人讀書優秀已經很厲害了,元盛自己竟然搞起這麼大的產業?
不管是玻璃鏡,玻璃窗,還是那辣椒醬都是開創性的產品,換個人哪裡做的出來?
有些學子聽到元弘毅的話,反倒佩服起元盛來。
雖說商人地位低,但元盛和其他商人不同!
“難怪元盛能將作弊之事做的輕鬆自在,原來是有金錢開道,不要說元氏辣椒醬,單單這元鏡樓,元盛能賺多少錢?”
參加鄉試的秀才們很多年齡已經很大,生活閱曆豐富,“何止如此,元盛能將這麼大的生意做起來,他背後的靠山一定很大。”
“對,如此看來元盛不但有錢,還有權啊!”
“就因如此,他就能踐踏科舉考試的公平正義?以往考試我們不知道便罷了,如今我知道了,則能善罷甘休?”
元弘毅高呼道:“雖然這次鄉試,我僥幸考得最後一名,成為了舉人,但我還是要說!我們身為讀書人,應該不畏強權,追求公平正義!我提議!我們去郡守府請命,請求朝廷徹查此事!”
“對!我們去郡守府請命,請求朝廷徹查此事,這件事絕對不能就這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