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宣政院
蘭靜璿她輕輕搖了搖頭,眸光中閃過一絲勸誡之色,示意小妙冷靜。
她知道小妙的脾氣,但也清楚向密宗番僧拔劍的後果。
而小妙並未理會蘭靜璿的警告,手依舊放在劍柄上,隻是將目光望向玉龍。
什麼人該殺什麼人不該殺,自家師父最為清楚,隻要師父點首,這幫番僧就絕對活不過今晚。
李霄看向為首的年輕番僧,龍須輕擺:“小妙,你看看這些番僧,與之前所見所聞有何不同?”
聲音安撫著小妙的情緒,令她胸中怒焰一滯,隨後順著師父的話凝神望去。
隻見那幫紅衣番僧款步來到吳孟兄妹二人身前,個個神色溫和,眉宇間透著一股寧靜祥和之態。
兄妹二人與一眾夥計見番僧下車,儘皆半跪在地,極為恭敬,甚至還隱隱透著幾分畏懼之色。
而為首那位年輕番僧並未如小妙預想的那樣囂張跋扈,反而上前幾步,微微俯身將兄妹二人扶起,與兄妹二人說了幾句。
言罷,他從懷中取出一個小箱子遞給吳孟。
吳孟接過箱子,小心翼翼地打開,隻見箱內盛放著許多白銀,還有些幾張寫滿蒙文的黃紙。
兄妹二人臉上頓時浮現喜色,雙眸中滿是感激與敬仰,連連俯身拜謝。
看著這一幕,小妙雙手環胸,側頭輕聲問道:“師父,這幫番僧難不成今晚興起,想當菩薩了?”
玉龍淡淡一笑,目光溫和地望著那群紅衣僧人,“你常聽聞的那些身穿三色僧袍的番僧,皆是‘薩迦派’,他們與元廷關係緊密,教內僧人也多為貴族子弟。”
“而這些紅衣番僧,乃是密宗最古老的一支派係‘寧瑪派’,從李唐時期延續至今,主張‘眾生即佛’,認為天下萬民生來便有佛性,隻需靜心修行便可頓悟本性,也正因他們堅守古法,不尚浮華,所以更為親近民生。”
“在藏地,寧瑪派的弟子時常為百姓行醫施藥、念經超度卻不取分文,所以門下弟子多為平民出身,與那以貴族為先的薩迦派大相徑庭。”
話音入耳,小妙微微一怔,俏臉上浮現幾分詫異。
在她的認知中,元廷與密宗的人不是十惡不赦,那也是死不足惜,她還從未想過還有如寧瑪派這種行善積德的派係。
待自家玄祖說完,蘭靜璿也低聲補充道:“而且這寧瑪派與薩迦派極為不對付,近百年來,薩迦派一直執掌大權,對寧瑪派多有打壓,使得寧瑪派在中原難以立足,如今隻能在藏地一隅見到其身影。”
蘭靜璿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感慨,似乎對寧瑪派的境遇頗為同情。
“若不是寧瑪派祖師乃是赫赫有名的‘蓮花生大師’,底蘊深厚,隻怕早已在這場權力傾軋中淪落為末流旁係了。”
正在說話間,那位年輕番僧陡然注意到了不遠處的二女,他神色微微一愣,隨即雙手合十,麵露微笑,徑直朝二女走來。
吳氏兄妹與武館夥計見狀,皆是一驚,連忙緊隨其後。
他們眼神中流露出幾分緊張與憂慮,似乎在拚命告誡著二女,切莫冒犯這幾位尊貴的上師。
年輕番僧步履穩健,紅色僧袍在夜風中鼓動,很快就來到了二女麵前。
走近之後,二女更為清楚的看見這位番僧的樣貌。
隻見這番僧眉目清秀,膚色紅潤,手持一串古樸念珠,雖然年輕但卻給人一種寶相莊嚴的神聖氣質。
“小僧見過二位女施主,小僧法號洛桑,乃是密宗寧瑪派弟子,自集慶而來。”
年輕番僧朝二女合十行禮,話語中隱含一絲自傲,仿佛生來便是上位者,但那和善麵相又讓人難以生出反感。
“聽聞今早時,有一艘廬州華家的船隻在滄州停靠,小僧冒昧,敢問二位施主可是華家之人?”
話音一落地,瞬間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巨浪。
小妙和蘭靜璿皆是一愣,不知這和尚是如何看出自己的身份的。
而吳孟最先過神來,長刀瞬間出鞘,一步跨到洛桑身前,將其牢牢護在身後,“洛桑上師!還請退後!這是那野神門下的妖孽!”
吳氏武館的眾人見狀,一股憤怒與警惕迅速湧上心頭,他們立刻如同一群訓練有素的獵犬,快步上前,將二女團團圍堵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