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房間內頓時一片寂靜。
其餘三人紛紛露出驚異之色,本以為這位權傾朝野的丞相會說出長生不老之類的請求,卻沒有想到是修史這等俗事。
“丞相確實是一代英傑!不愧於丞相之名。”
李霄龍首上浮現出一絲讚賞,眼中金芒流轉,“可據我所知,去年你就已經完成宋、金、遼三史的編修,如今求我出手,可是為了那西夏殘卷?”
脫脫聞言頓時身軀一顫,果然如自己料想的一樣,在真君麵前,沒有什麼事情是能藏得住的。
“真君明鑒!”脫脫聲音發顫,“西夏立國接近二百載,當下若獨缺其史,若是長此以往下去,我大元正統,終究少了一分憑據。”
說罷,脫脫身前陡然掠過一道白光,旋即就見三冊裝幀精美的史籍憑空浮現,書頁無風自動,將書中的一幕幕都展示給李霄看。
脫脫一眼就認出了這三冊書,這正是他親手編撰的三史!
他心中一凜,明白真君對此事早已了然於胸。
看著在自己麵前頗為緊張的脫脫,李霄不禁生出幾分玩味,“蒙古與西夏可謂是世仇,在不少蒙古貴族看來,就是因為西夏都城久攻不下,才導致成吉思汗因病而亡。”
“而在西夏王室投降後,蒙古破城為了泄憤,不僅違背契約,還將西夏都城屠戮一空,就連王室子弟都全部殺儘,一個活口都沒有留下。”
“蒙古對西夏恨意滔天,西夏百姓對蒙古何嘗不是?若是要給西夏修史,丞相你要麵對的阻力更比想象中的更大,何必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見真君將蒙古過往的暴虐行徑一件件說出,脫脫卻反而冷靜了下來,認真思慮應該如何麵對真君發問。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下官才懇求真君出手,隻要真君願意,一切問題都無足輕重!”
脫脫朗聲回道,他知曉在李霄麵前耍小心思毫無意義,旋即就將心中一切都如實說出。
“家國仇恨終究隻是仇恨,在曆史長河之中何足掛齒?大元作為當今朝廷,理應一視同仁,才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讓後人信服。”
“西夏雖然在蒙古時期一直舉棋不定,時常倒戈,但它也存在了近兩百年之久,我大元作為勝者,理應為它留下一冊史書。”
脫脫對修史如此重視,主要因便是自古以來,隻要是入主中原的王朝,都會以“興朝而修勝國史”來表明自己作為新王朝沿襲前朝的正統地位和合法性。
但如今三朝史書都已經修編,唯獨西夏沒有,那大元的天命豈不是就少了一分?
可當初蒙古破關入城後,幾乎將西夏都城屠戮一空,史書典籍更是儘數焚燒。
現在光是那繁冗複雜的西夏字就是一大難關,這種文字在西夏時期也隻有受過專門教育的官員和讀書人才能掌握,近一百年去,已經沒有多少人看得懂這種文字了。
如果說當今世上還有誰能給西夏修史,那定然是龍霄真君。
見脫脫眼界如此高遠,李霄露出幾分滿意之色,“丞相,你說請我掌修四史,可你已經完成三史的修編,又何須我出手相助?”
脫脫肅敬地說道:“三史雖說已經完成,但下官也清楚這三史有多不完整。”
“往前三百年,天下紛亂不休,從未出現過大一統王朝,許多史書記載都在戰亂中失傳,哪怕下官身為丞相,在修史的時候都不得不找些野史軼事,來完善史書。”
大元自開國以來,朝廷內部就一直對宋、金、遼誰該歸為正統而爭論不休。
一派主張“以宋為世紀,遼、金為載記”,而另一派則堅持“以遼、金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為宋史,建炎以後為南宋史”。
哪怕開國皇帝忽必烈的漢化程度極高,這修史之事也一直從元世祖時期,拖到了當今聖上即位後,都沒有完全解決。
直到元順帝徹底掌權,再加上脫脫的鼎力支持,才力壓下元廷內各種聲音,為三朝各修一史,這才解決拖延快百年的問題。
但是脫脫仍然不滿意,他做事,向來力求最好,對這胡亂拚湊的三史,他是萬分不滿意。
可這一切阻礙,在龍霄真君麵前都不值一提。
曆史,在真君眼中清晰可見!
喜歡龍與帝王:化作真龍降臨曆史之中請大家收藏:()龍與帝王:化作真龍降臨曆史之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