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在無數百姓的虔誠注視下,李霄與小妙蘭靜璿踱步至一座茶樓門前,忽聽得裡頭傳來驚堂木“啪”地一響,旋即便聽見裡麵一陣吆喝叫好。
“諸位看官!方才說到,龍霄真君在廬州顯聖,救萬民於水火。然真君心懷天下,豈會止步於一州之地?”
“且說那日龍霄真君從廬州離去,但見九霄祥雲聚,江底金蓮湧!端的是紫氣東來三千裡,瑞靄西浮十二樓!廬州附近的百姓無不望空而拜,嘖嘖稱奇啊!”
“結果真君這一去,就讓長江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小妙蘭靜璿聞言皆是一愣,頓時知曉這大概是哪個嚼舌根的在亂動嘴皮子。
李霄則微微一笑,龍軀微動,慢悠悠地朝茶館內飛去,卻刻意收斂了氣息,未驚動任何人。
祂倒想看看,這些說書人的巧舌能編排出什麼花樣來。
剛踏入茶樓,便見廳內人頭攢動,茶香氤氳。
中央高台上豎著一道雲紋屏風,屏風後的說書先生正唾沫橫飛,聲若洪鐘,身前案幾上堆著幾本書,顯是精心準備的說本。
台下的看客百姓聽得如癡如醉,全然沒注意到龍霄真君正懸浮在他們身後。
“真君一到長江中,僅僅是看了一眼,心中頓感不妙,原來這長江下啊......”
那說書先生剛講完要緊處,忽然一頓,端起茶盞慢悠悠啜了一口,半晌都未出聲。
台下看客急得抓耳撓腮,有性急的已掏出銅錢往台上扔:“先生快講!後來如何呢?”
屏風後的說書先生見火候已到,啪地一聲合上折扇,聲如裂帛,在樓台中回蕩。
“這長江下啊,有一尊九頭妖蛟!”
“話說廬州瀕臨巢湖,而巢湖連通長江,自古有言:‘長江水府藏精怪,九曲回腸隱蛟龍’!那長江底下還真有一尊九首妖蛟,從魏晉南北朝禍亂至今,修煉千年,凶焰滔天!”
“這妖蛟平日興風作浪也就罷了,偏生最愛吞食童男童女,若有不從,便攪動江濤,令千裡堤潰,萬船傾覆,無數百姓生民淪為魚鱉之食!”
“待真君在廬州大顯神威之後,便有集慶路百姓哭訴於真君座前,那妖蛟得知後頓時勃然大怒,當即準備在夜深人靜之時,讓無數百姓都葬在洪災之下。”
“入夜後,妖蛟九首齊昂噴黑霧,在江底攪動風雲雷雨,一尾橫掃斷江流,山川崩潰,誓要將集慶路化作汪洋澤國!”
台下的小妙聽著這番離譜之言,頓時笑出聲來,差點被嘴裡的糖葫蘆噎著,“師父,這妖蛟聽著比您還威風呢......”
李霄無奈搖頭,這說書人編得也太過離譜了,字字都鏗鏘有力,好似他親眼所見一樣。
蘭靜璿則輕抬玉手,以袖掩唇,笑道:“瞧這先生的口音,分明是個外路來的,大抵是見滄州百姓篤信玄祖,便在此設壇開講,怕是要賺個盆滿缽滿。”
此時,屏風後的說書先生說的愈發澎湃激昂,令不少看官都直愣愣地盯著那屏風,恨不得他說的再快一些。
“好在真君恰逢危急關頭,來到了長江,且說那夜月黑風高,真君立於九霄之上,伸出龍爪破開夜色,輕輕一揮,霎時間天搖地動!"
"北鬥七星簌簌落,南天朱雀急急逃!那長江之水倒卷三千丈,露出那妖蛟的江底寶殿!"
"在真君神威下,那妖蛟被逼現形,好家夥!九個腦袋大如山嶽,眼如血月,口噴毒焰!尋常仙家神佛見了,怕是要嚇得元神出竅!”
啪!
驚堂木再次作響,令滿座茶客齊刷刷打了個哆嗦。
“但見長夜之中金光破雲,真君現出萬丈法身!鱗甲燦若烈日,龍須飄似銀河!這一聲龍吼,震得那妖蛟三魂去了兩魄,七個腦袋當場暈厥!”
“旋即,真君爪尖金光一閃,連斬八顆蛟首,那妖血噴湧,把半個長江都染紅,江裡魚蝦吃了血水,當場大了數倍,所以如今長江才有這麼多大魚大蝦啊!”
“而那八顆頭顱落地後,登時化作八座奇峰!”
說書先生折扇一展,在屏風後劃出八道弧線,“這八峰分列長江兩岸,暗合八卦方位,至今樵夫入山,猶聞那妖蛟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