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龍霄真君的傳聞已在大都城中沸沸揚揚傳了三日,街頭巷尾,茶館酒肆,無人不在議論真君顯聖的神跡。
然而,各國使節館驛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什麼真龍顯聖?不過是漢人在裝神弄鬼罷了,這小皇帝居然還當真了!”
“我們這宗主國現在連軍餉都發不出,所有才編出個什麼真君來唬人。”
“我看這大元也是日薄西山了,隻能借神鬼之事在諸國麵前挽回麵子。”
待狂熱過後,諸如此類的流言蜚語在大都內盛行,且大多都是他國使者明目張膽放出的話。
元順帝卻對此毫不在意,甚至沒有下令製止。
此時一處涼亭中,這位大元皇帝身著質孫服,衣袖高高挽起,全神貫注地俯身在一座七尺高的宮漏前,手中拿著小斧小錘輕輕敲打著這件報時器。
“這裡...再微調幾分...”
元順帝喃喃自語,他眯起左眼,用一根銀針小心翼翼地撥動齒輪間的卡榫。
當最後一處機關調整完畢,宮漏中的水陡然溢出,頂端的銅製突然動了起來,敲響了清脆鐘聲。
“成了!”
元順帝直起腰來,臉上露出滿足的笑意,這是他作為皇帝後為數不多的興趣。
大都內許多人都知曉,當今聖上在木工一道上的造詣極為精湛,就連許多老匠人也自歎不如。
元順帝親手設計過多種器具,甚至能等比例縮小一艘龍舟,不僅榫卯結構精妙絕倫,還能和真的龍舟一樣在河中遊行。
見宮漏的機關完成,元順帝並未因此歇息,繼續手持雕刀,在宮漏正中央雕刻著一尊栩栩如生的玉龍。
他眉頭微蹙,每一刀都下得極為謹慎,生怕破壞這完美的作品。
宮漏中的玉龍昂首俯視,龍須飛揚,鱗片分明,威嚴的目光仿佛能洞穿人心。
這正是元順帝心中所想象的龍霄真君的模樣。
在元順帝身後,十餘名太監宮女靜立兩側,新上任的太監總管也在其中,他們不僅捧著果盤和香茗,還要拿著各種元順帝所需要的道具,連呼吸都放得極輕。
涼亭之外,清風徐來,這正是元廷皇宮內的太液池。
此地是元廷皇帝專屬的歇息地,池中水引自玉泉山水,蜿蜒入宮後形成一片開闊如鏡的水麵,池畔奇花異草間,孔雀悠閒踱步,白鶴引頸長鳴,恍若仙境。
池中按照“一池三山”的仙家布局,三座小島錯落有致,分彆以蓬萊、方丈、瀛洲命名。
“呼......”
半個時辰後,元順帝長舒一口氣,終於放下手中工具。
他活動了下有些僵硬的手指,繞著宮漏緩緩轉了一圈,突然開懷大笑:“哈哈哈!都來給朕瞧瞧,朕這件宮漏做得如何?”
見聖上心情甚好,周圍的太監宮女立刻活絡起來,紛紛出言奉承。
一個機靈的小太監連忙附和,“聖上這手藝,連龍須都纖毫畢現,奴婢差點以為真君顯聖了!”
“就是,這雕工當真出神入化!這龍睛炯炯有神,簡直要活過來一般!”
兩名宮女也湊上前來,一個為元順帝遞上香茗,一個為他輕搖團扇:“聖上這手藝,怕是魯班再世也要自歎不如。”
元順帝撫須而笑,忽然又問:“你們說...真君會喜歡朕親手做的這件宮漏嗎?”
此言一出,四周頓時有些寂靜。
宮女們麵麵相覷,幾個小太監更是縮了縮脖子,他們日夜伺候在元順帝身邊,早已知曉龍霄真君有何等神通,一時都不敢妄言。
自己要是妄議真君喜好,若是說錯話被真君知曉......
就在這尷尬時刻,新任的大太監躬身向前:“回稟聖上,這件宮漏乃是聖上親手製作,耗費百日,用心良苦,真君若是知曉,定然喜歡至極,隻是...”
“隻是什麼?”元順帝挑眉。
大太監指著宮漏兩側:“隻是這兩處略顯空蕩,獨留真君在其中,怕是不好。”
他故意頓了頓,見元順帝眼睛一亮,繼續道:“奴婢聽聞滄州百姓傳言,真君喜好女色,身邊還常伴兩位仙女...”
“若聖上能添上兩位仙女侍奉左右,豈不更妙?”
元順帝聞言後麵露喜色,拍案叫絕:“妙!此言甚合朕意,真君乃是天上真君,怎麼可以無人供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