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誌辦公室。
平城縣地方誌辦公室位於城西,再出去就是郊外。像地方誌辦公室這種冷衙門,當然不會設置在什麼好地方,不過能有一個小的獨院,也算是非常不錯了,這也是考慮到單位的特殊性,偏僻也有偏僻的好處。
主任辦公室。
桌子上擺放著幾份最近幾天的報紙。
以前在武義鎮的時候,每天那麼忙碌,根本沒有時間閱讀報紙,倒是會在網絡上看看新聞什麼的,也算是一種快速了解訊息的方式。
現在空閒時間多了,謝淩風有事沒事就會翻翻報紙,主要是以《隆武日報》為主,隔天就會有專人送到每個單位,即使地方誌辦公室再冷,同樣不會落下。
“日前,黨中央決定,餘克超同誌任雲中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省政府黨組書記。”
而就在謝淩風的左手邊,還有幾份報紙重疊擺放,最上麵的一份上,頭版頭條的標題與今天這條類似,隻是時間是三天前的:
“六月二十五日,雲中省召開全省領導乾部會議。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兼乾部二局局長李群同誌出席會議並宣布中央決定:陳文海同誌任雲中省委書記;秦令輝同誌不再擔任雲中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看樣子省裡、市裡的局勢又會有一番變動了。’謝淩風嘀咕了一句,就將報紙放在了左手邊那堆報紙的最上麵。
省裡的大領導變動,對於他這種小小的科級乾部太高太遠了,看看報紙,隻是了解下信息,知道有這些事情發生,與彆人聊起天來不會搭不上話。
但是,正如之前陳釗書記調離平城縣,馬天強就任新書記,對平城縣會產生連帶影響一樣,相信不久之後,雲中省的局勢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尤其是下麵的市州和省直機關等單位。
還是那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罷了。
這段時間,謝淩風的心態已經非常平靜,對上麵領導的變動能夠淡然視之,畢竟兩者的差距天高地遠。
‘不知道陳市長是否會受到影響。’旋即,另外一個念頭在腦海之中冒了出來。
省裡的廳級乾部調整,正好是省委的權責範圍。
很快,這件事就拋之腦後,謝淩風再次從右手邊的左邊拿過來一本書籍:《摩崖石刻研究》。
“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岩畫。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曆史內涵和史料價值。
據馮雲鵬《金石索》曰:‘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
書裡還有很多各種摩崖石刻的照片。
謝淩風為什麼會研究摩崖石刻的有關文獻呢?無他,平城縣境內竟然就有。
從平城縣城到武義鎮,沿著沱河沿江而上,正好有一段山崖上有石刻存在。
之前在武義鎮工作的時候,雖然聽聞過沱河岸上的山崖上有石刻存在,但當時他並沒有前往看過,隻是有一次檢驗武義碼頭沿河觀光旅遊線路時,在遊船上匆匆一瞥,但距離太遠,根本就看不出什麼。
另外,因為石刻就麵對沱河江麵,更適合觀看的地點就是在河麵之上,將遊船停在河麵,這也是碼頭旅遊的一個賣點。如果感興趣,可以單獨乘船,在石刻下麵靠岸,再爬上去靠近查看。
不過謝淩風當初並沒有親自前往,此時回想起來,甚為遺憾。現在倒是時間很空閒了。
“小何,過來一下。”將摩崖石刻的大致資料看了一遍,心裡有點底了,謝淩風就將何文霖叫了過來。
現在何文霖基本上充當了之前石呈祥的角色。
地方誌辦公室本來就是一個小院子,七個工作人員,房間充裕,三位領導每人一間,綜合股和業務股各自一間,還有一間會議室、一個儲物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小何,下午我們去看看那個摩崖石刻。”謝淩風吩咐道。
因為要乘船,就要提前準備。
“好呢,主任。”
何文霖高興的答道。對於能與主任一起到外麵轉轉,小何是非常樂意的,不但可以學到一些新知識,又能與領導拉近關係,比在辦公室悶著好多了,何樂而不為。
年輕人,本來就好動。
下午,兩人輕車簡從,先開車來到平城碼頭,再乘坐事先聯係好的一艘小機動船前往摩崖石刻。
這個小機動船有一個棚子,遮風擋雨防曬。
“你們是專門去看那個石刻的大學生?”船老板三十多歲,姓劉,可能是長期在江麵活動,麵色黝黑,但比較健談。
六月底,一些大學的暑假已經開始了,看到謝淩風與何文霖均較為年輕,劉大哥就以為他們是專程跑來旅遊的大學生。
隨著武義鎮碼頭和小平山生態旅遊的名氣逐漸傳開,現在不僅有隆武市的客人,還有周邊市縣和省會雲州市前來的遊客,包括一些大學生,逢年過節就喜歡到這邊來看一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