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是除夕,一般人家在今日都要上墳請祖宗回來過年,文元謙早年間就是從北方逃荒過來的孤兒,時過境遷,文家的列祖列宗已經移到京郊某座墳山上。
流放期間,文家人遠在漠北,沒法到祖墳拜祭,後來得知,逢年過節,任祖安還安排人去文家墳山給收拾收拾枯草敗葉什麼的。
等他們回京受封之後,墳山下的莊子也物歸原主了。
第二日,天剛蒙蒙亮,家裡就準備好了上墳所需供品。
按理說,上墳都是家裡的男丁,但是,文元謙如今已不在乎這些虛禮,他吩咐家裡的孫兒輩,不管男女都一起前往。
二十多人,除了文家人,還有一隊護衛,在城門剛剛打開那一刻,帶著祭品,浩浩蕩蕩騎馬出京。
辰時剛過,就到達文家墓園。
守墓的老曾頭一家已經在等候主子們。
此時,文家祖墳打掃得乾乾淨淨,沒有一點積雪枯葉的影子。
文家子孫擺好祭品供品,燃香添酒祭拜。
祭拜過程,人人心裡都有一番話想說,彆人說了什麼,文雯無從得知,她隻知道,自己的靈魂深處終於有了來處,也有了歸處,一切都剛剛好。
祭拜結束,請好祖宗,一行人就往回返。
回程路上,文晴窩在文雯懷裡,期期艾艾說道:“姐姐,你過一陣出門,多久回來?晴兒想你了,怎麼辦?”
小丫頭的話軟萌軟萌,文雯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
她看著小丫頭的苦臉,忍不住捏了捏小臉蛋,轉移話題,“晴兒喜歡修煉嗎?喜歡的話,要很努力很努力,修為高了,姐姐下一次出門就帶你,好不好?”
“好。”小丫頭得到某人的承諾,心裡暗暗下了個決心。
回到府裡,正好是開祠堂祭拜時辰。
敬拜之後,就是除夕家宴。
文家沒有其餘族人,隻有文家上下二十幾口主子和和府裡的一眾丫鬟奴仆。
大家歡聚一堂喜迎新春。
這是文家人洗脫冤屈之後,回京度過的第一個新年,這一頓團圓飯意義非凡。
席間文元謙老兩口一度激動落淚,千言萬語都在酒裡,當然了,幾個小孩是不能喝酒的,其餘人有口福分了一小杯靈酒。
為了讓幾個弟弟妹妹不再鬨騰,文雯給他們一人一杯可樂。
年夜飯從申時開始,一直持續到酉時末。
散場後,天色很快轉晚,一行人移步後院,開始了除夕夜煙花度歲的熱鬨場麵。
家裡這幾個孩子正是好玩愛動的年紀,玩起煙花炮竹簡直跟瘋了一樣,一開始點炮竹還有點小心翼翼,到最後稍微熟悉起來就不懼不怕。
大家都興奮得不得了。
幾個姐姐很快也加入了玩炮竹的行列。
以往姐姐們都謹遵大家閨秀的樣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自從開始修煉以來,那點大家閨秀笑不露齒的標準行為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個個都張大嘴大聲哈哈笑,笑的歡了就連嗓子眼裡麵的小舌頭都看得一清二楚。
好看的煙花在半空中炸開,引得大家哇一下又哇一下感歎。
這一晚上的哇哇聲,若是有形有體,估計能裝好幾筐。
長輩們受不了這叮鈴咣當劈裡啪啦的爆竹聲,各回各院各自守歲去了,餘下一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不知疲倦地鬨騰。
到了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起,才算是辭舊迎新,歲去春來。
玩夠鬨夠,大夥在暖房裡,各自擁一床被褥橫七豎八躺倒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