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8、執行者之殤
轟~~轟~~轟!!!
連綿不絕的爆炸聲不斷傳來,而且整個地麵仿佛爆發了一場七級地震一樣在劇烈的晃動。艦橋上的人東倒西歪,紛紛就近找地方躲起來穩住身體。
盧桑卡亞號執行者級超級殲星艦,長達19000米,這整個就是一座中型城市的級彆。而能夠撼動一座城市,這樣的破壞力,堪稱恐怖。
食人魔級攻城巡洋艦就是這麼一種優點和缺點都十分突出的戰艦。
論戰鬥力,它甚至連一艘護衛艦都打不過,論機動性,它更是緩慢而笨拙。但是它發射的超重型質子魚雷,卻擁有著近乎毀天滅地的破壞力!
超重型質子魚雷其實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就是普通的質子魚雷使勁放大而已,造出來其實並不難。但銀河共和國和銀河帝國為什麼並沒有選擇發展這種武器呢?主要原因還是命中率的問題。
現在的科技水平,無論是電子乾擾技術還是近防係統的技術都非常成熟,導彈攻擊不是被乾擾就是被攔截。所以如果要提升導彈的突防能力,那麼就需要反乾擾,反攔截。比如給導彈增加護盾啊,增加電子對抗係統啊,增加智能製導係統啊之類的。
如果目標隻是戰鬥機,那麼這些係統其實並不需要太複雜,畢竟戰鬥機能夠做到的東西也很有限。但如果目標是戰艦的話,一艘主力艦上麵搭載的近防係統和電子乾擾係統,乾擾導彈其實還是很容易的。
所以問題就來了,是不斷增加導彈的技術含量,讓導彈可以抗乾擾抗攔截,然後把一枚導彈的成本推到無比高呢,還是另辟蹊徑呢?
於是這個答案就是艦載機!
現在銀河帝國采用的是飛行員加導航機器人的搭配,而黎明公國采用的是飛行員加智能ai的搭配,其目的都是一個——在儘可能保證戰鬥機對於局勢判斷的靈活性的同時,給予戰鬥機控製能夠達到自動控製的效率。
然後由戰鬥機編隊來突破戰艦的防禦,再近距離投送導彈或者質子魚雷。這樣一來,戰鬥機可以重複使用,質子魚雷或者導彈也不需要做到那麼高的成本,這就是一舉兩得了。
不過這樣還是有缺點,那就是戰鬥機的承載能力有限,也不能搭載更大當量的質子魚雷。於是承載更大火力的任務就又逐漸從護衛艦到殲星艦,變得更大……但載體變大了,機動能力又變差了,又隻能變成遠距離對射了。然後又回到那個問題,渦輪激光炮吧,威力不如質子魚雷,質子魚雷吧,你又沒法突防。
所以,這樣的螺旋上升,就是宇宙戰爭當中矛盾對抗的本質。
但食人魔級攻城巡洋艦,就是異類中的異類。它自身並沒有什麼突防能力,也就是隻能遠距離攻擊,但是它發射的超重型質子魚雷呢,也不是什麼技術含量很高的東西。這就導致了食人魔級攻城巡洋艦,基本上對戰艦的威脅是很小的,大部分是用來對抗固定的武裝空間站、太空港,或者行星護盾。
然而現在,塞弗蘭絲坦恩卻教給了銀河帝國海軍上將米歇爾昂瑟另外一個用法!
超重型質子魚雷對戰艦的威脅很小,僅僅隻是因為打不中而已。而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超重型質子魚雷的破壞力,沒有任何一艘戰艦能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