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是怎麼個分法兒呢?已經分好了嗎?”張平安和徐氏同時問道。
張老二搖搖頭:“還沒有正式立契,隻是有這個意思,分家不分戶。按照祖宗規矩,長子分七成,永德他們是二房,分三成,大麵兒上挑不出錯。”
張平安點點頭道:“那還行,不是太過分,如果太過分的話,咱們肯定要去幫三姐撐腰,其實分開過也好,不然日子天天過得烏煙瘴氣的,也不好受,分家以後三姐他們也能自己做點小生意,好好過日子。”
徐氏也覺得不錯:“是啊,就像咱們家一樣,分家不分戶,咱們各房不也過得挺好。”
張老二歎口氣道:“但是錢老頭還說了,如果二房一直沒有兒子的話,到時候要讓大房的小子兼挑兩房,這三丫不知道怎麼回事,成親這兩年都沒懷上,連個丫頭都沒有。”
說到這個徐氏也犯愁:“是呀,這一直不開懷也不是事兒,要不到時候我帶她去皈元寺拜拜?”
張平安趕緊打住:“娘,您忘了大堂嫂了,她到現在都沒懷上,身體還搞壞了,要我說不能去求神拜佛,得去看大夫,可惜咱們鎮上沒有哪個大夫是專看女子不孕的,到時候我們去縣城考試,我和爹打聽打聽,讓大夫看看再說,三姐也還年輕,您可彆幫著瞎出主意。”
徐氏也隻是說說而已,她平時也忙,難得抽出時間。
就這樣一連過了十幾天錢家都沒動靜,張老二還以為這事兒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分家一般來說都要喊親家過去一起做個見證的。
到了五月二十五日,是每個月去鎮上醫館交付藥材的日子,張老二帶上張老三,還有張平安一起幫忙送藥材。三女婿錢永德直接找過來,說今日錢老頭主持分家。
錢永德生的不高,比較瘦小,但是看人的時候眼睛咕嚕咕嚕直轉,一看就心眼子不少,是個機靈的,張老二並不喜歡。
分家是大事也不能不管,張老二把藥材交付好以後,讓張老三留在醫館對賬,自己帶著兒子跟著女婿往錢家走去,因著心中還有氣,一路上也沒跟女婿講話。
張平安也不太喜歡這個姐夫,也沒搭腔。
奈何錢永德是個自來熟,臉皮厚,根本無所謂,一路上自說自話講前講後的,把張老二煩的不行,更加看不上他這副沒骨氣的樣子。
到了錢家以後,錢老頭也沒有廢話,他也受夠了現在雞飛狗跳的日子,上午已經把族裡堂兄弟都請過來了,大家一起做個見證,錢家的主要財產是這家雜貨鋪,還有郊外的20畝地,雜貨鋪歸老大,補償老二15兩銀子。另外郊外的上等水田分六畝給老二,剩餘的鍋碗瓢盆家什之類的,就不分了,往後兩家每年各孝敬200斤養老糧。
錢老頭說完以後頓了頓,捋了捋胡須,然後道:“沒有異議的話,就按這個來,我來立契,你們各位都簽個字。”
錢永德第一個跳出來不乾,一貫嬉皮笑臉的樣子也收起了幾分,沉聲道:“爹,我不同意,家裡雜貨鋪連宅子帶生意怎麼著也不止說隻值五十兩銀子吧,十幾兩就把我給打發了,我還得出去蓋房子,還得置辦家什,根本就不經花,還有孝敬糧,孝順爹娘是應該的,但是大哥家產分了大頭,這孝敬上麵也應該出大頭吧!”
張平安聽的暗自點頭,三姐夫這番話說的還是有理有據的,錢家雜貨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絕對不會隻值50兩,這些貨都得十幾兩了,何況這個宅子,還有這麼多年經營下來的生意和人脈,更不肖說老兩口肯定還有不少私房錢。
但是這事他作為一個小輩不能開口,張平安於是用手肘撞了撞自家老爹,張老二意會,他對這個結果也不滿意,開口道:“親家,田地咱就不說了,你們家這家雜貨鋪怎麼也不會隻值50兩銀子吧,光這個宅子還有這貨就得五六十兩了,何況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人脈還有家裡公中的銀子,他們作為小輩,自己立門戶不容易,咱們做爹娘的也不能太狠心不是,都是一樣的兒子”。
錢老婆子在一旁這才插話開始訴苦:“親家你不知道啊,現在生意難做,很多都是賒賬,家裡嘴巴又多,吃穿嚼用哪樣不花錢,沒你們想的這麼多,我們做爹娘的都是按照祖宗規矩來的。”
這是在拿祖宗規矩壓人了!
張平安仰頭佯裝不懂問道:“伯母,祖宗規矩是不是也得按照大夏律法來的?我在學堂雖讀書不精,但是也聽夫子講過大夏律,關於分家這一塊兒,我記得是應分田產及財務者,長子得五至七成,其餘諸子均分,並沒有說長子一定能分七成的,實在不行,我師兄在縣學做夫子,他對大夏律法理應是更熟悉的,分家這事我們不如等一等,問清楚再說”。
錢老頭不悅道:“分家這事兒怎麼能等!”
錢永德很機靈,立馬底氣十足的接話:“就是,律法都有規定的,屬於我的那一份爹你不能太有失偏頗了”。
錢老頭和錢老婆子的臉色都很難看,錢老大眼睛都快冒火了。
張老二看局麵也差不多了,開始打圓場道:“親家,你看這樣成不,分家這事我們也不要鬨的太大了,兩邊各退一步,田產還是分6畝,銀子的話,你這邊給25兩,要是都同意的話就按這個來,立個分家契約,要還是不同意就隻能先耗著了,大不了到時候我多跑兩趟。”
錢老頭眸光閃了閃,沉思了一會兒,最後還是同意了這事,就按這個方案來,錢永德雖還是不太服氣,但也知道再鬨下去也沒有更好的結果,隻能不情不願地按了手印,但是心裡可是恨死了大哥。
一直忙活到下半晌,這事才算完,錢老頭意思了一下要留飯,張老二和張平安都擺手拒絕了,這飯吃起來準膈應,不吃也罷。
回到醫館接上張老三以後,三人才回家。張老三知道事情經過之後暗自慶幸自己沒這麼多女兒,不然這些事夠他煩的。
回家以後張平安就開始溫書,因為提前跟金寶幾人打了招呼今天要去鎮上,所以其他幾人沒來,越是臨近考試越覺得時間不夠用。
喜歡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