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小廝從車上抱了好幾匹綾羅綢緞下來,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放下布料後又拿了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禮盒出來,看得圍觀的眾人咂舌不已,二河連忙把硯台挪遠一點,生怕一不小心墨汁把緞子濺臟了。
“林兄,你怎麼帶了這麼多賀禮?”張平安也看的目瞪口呆,這也太多了。
“不全是我的,還有的是書院裡的其他同窗和夫子,還有蕭逸飛他們讓我帶過來的,我給你列了個單子,你看看”,林俊輝也很無奈,自己這是作為書院代表過來的,誰讓張家實在太遠了。
張平安接過禮單後大致掃了一眼,然後招呼林俊輝喝茶吃點心,徐氏知道兒子這個同窗大有來頭,殷勤的不得了,拿了家裡準備的最好的點心和茶葉出來。
院子裡圍觀的其他婦人也暗暗打聽這個貴公子是什麼來頭,要是能做自家女婿那真是做夢都要笑醒。
沈氏腆著臉湊近徐氏道:“三姐,不知這位公子可有婚配啊?”
徐氏還沒回答,徐二娘子翻了個白眼低聲道:“不用做那白日夢了,彆人看不上你家荷花的。”
“二姑子你這說的什麼話,我家荷花哪不好了?”沈氏聞言很不滿,叫她說自家荷花和這位公子般配的很。
徐姥娘聽不下去壓低聲音訓道:“行了,彆再說這種話出醜了,容易讓彆人笑話。”
小喻氏也意有所指地笑道:“就是啊,童生都看不上咱們家姑娘,更何況是秀才呢!”
徐氏聞言臉色訕訕的,隻能裝沒聽到。
林俊輝進院子之後隻略坐了坐喝了半杯茶,便歉意道:“按理說我該留下來用頓飯的,但是回縣城路途遙遠,明日親戚家也要辦酒,實在沒法久留,還請多多包涵。”
張平安擺擺手笑道:“林兄,你這說的是什麼話,縣城過來路途不便,你能來我已經很開心了。”
“行,那我就告辭了,等回縣城了我們再聚,八月二十八日我家辦酒,記得過來吃席啊”,林俊輝站起身拱手告辭道。
等人離開了之後,院子裡一眾婦人才放開聲音嘰嘰喳喳道:“謔,這縣城來的貴公子就是不一樣,看這通身的氣派!”
“怎麼?你還想讓彆人給你當女婿啊?彆做白日夢了”,有婦人打趣道。
“我就是說說而已,這等人可是我們攀不上的,不過平安不是還沒說親嘛”,剛才出聲的婦人回嘴道,她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眾人這才想起來這秀才老爺親事還沒有定下來呢,不由紛紛向徐氏打聽道:“老二家的,你們家平安想說個什麼樣的姑娘,我跟你說我娘家侄女兒長得俊的很,又懂事又明理,要不我給你們家平安說說?”
“你那娘家侄女怕不是隨你一樣長得個子矮矮的像個蘿卜丁似的吧,這可配不上秀才老爺,倒是我有個外孫女,才十二,長得個子高又俊,一手茶飯手藝好的很,我看跟秀才公正般配。”另一名年紀大的大娘拍著大腿道。
眾人七嘴八舌的,話題漸漸轉向要給秀才公保媒,徐氏可不傻,這些鄉下姑娘沒一個配得上自己兒子的,遂敷衍道:“這事兒還得看孩子他爹怎麼說,孩子還小呢,不著急!”
眾人聽了惋惜不已,這可是個香餑餑啊,搞不好這秀才公以後還能考上舉人呢,多好的親事啊!
這其中最後悔的要屬小喻氏,還得是自己當初眼光毒辣,一眼看出了這個外甥是個有前途的,可惜自家閨女菊花沒把握住,現在中了秀才更沒指望了。
院子裡邊眾人聊的暢快,外麵陸陸續續又來了不少騾車,縣城四丫的婆家孫家也來了,其餘大部分都是附近十裡八鄉的地主和鄉紳過來道賀,有的親自過來了,有的是差了小廝送了賀禮過來,張老大是個指望不上的,張老二和張平安幾人忙得暈頭轉向。
好在有族裡得力的堂兄弟和村長大強叔幫著安排席麵,不然更得忙的腳打後腦勺,中午席麵比早上更豐盛,一直忙到申時快過了眾人才歇下來。
現下家裡除了自家實在的親戚留下來吃晚飯外,村裡人和其他客人都已經送走了,張平安四個姑母本還不想走,被張氏瞪眼訓了一頓後才不舍的離開。
張老三捶著後腰感歎道:“還好聽了娘的話,隻擺了一天流水席,要這樣連擺三天命都得去掉半條。”
二河深有同感:“給個幾文幾十文禮金卻帶了一大家子人來吃席,今兒這宴席可得虧不老少。”
張平安笑道:“總歸也就這一次罷了,要是不讓彆人吃個痛快,彆人背後還得議論咱們家小氣呢,自家有了喜事總得讓彆人沾沾光。”
張氏也累的不行,抽著煙點頭道:“是這麼個理,做人不能眼皮子太淺,何況咱們家底子太薄,做事更得多想想做的周全一些。”
二河把今天記的禮單交給張氏,道:“奶,這是今天的禮單。”
張氏沒接,擺擺手道:“給你二叔吧,這些賀禮也都給二房,以後這些人情也都二房來還。”
馬氏本來滿心歡喜就等著來分這些賀禮的,尤其是平安的同窗和那些鄉紳們送的,一看就都是好東西。
現在被張氏這樣一分配,頓時不樂意了,不過她知道自己說了沒用,於是暗地裡扯了扯張老三的袖子。
張老三當不知道,沒有開口,他知道二哥和侄子都是聰明人,不可能完全不分的。
果然,張平安開口道:“今天家裡為我辦席麵都出了不少力,也辛苦的緊,我看送的賀禮裡麵有不少吃的用的,讓我娘等下給大家分一分吧。”
張老二也點頭讚成道:“等下我把禮單對一對之後讓三娘給你們分東西。”
徐氏雖然不大樂意,到底沒說什麼。
得知自家能分到東西,廳堂裡氣氛瞬間好了不少,話題聊來聊去又繞到了張平安的親事上麵,張老二同樣以孩子年紀還太小敷衍過去。
“那五丫六丫年紀總到了吧,說給我們家三小子正好,表兄妹親上加親”,沈氏開口道。
喜歡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