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看看去”,張平安帶頭往外走去。
也不那麼心疼這些爛掉的薯塊了。
隻要發芽了,紅薯藤長起來快得很。
到時候再扡插也方便。
可以說四個月後的收成近在咫尺。
陳剪秋、華萬裡和綠豆眼趕緊跟上。
眾人一起來到陸地育苗的那塊田裡,發現果真有不少嫩芽破土而出,在冷風中被吹的顫顫巍巍。
但的的確確是長出來了,而且長得很好。
“他奶奶的,總算不枉費我冒著生命危險把這些番薯帶回來,總算是有點作用”,綠豆眼笑罵道。
眼中閃過欣慰。
他娘的,他是真怕這些番薯全爛了,到時候那個周大人又讓他跑一趟呂宋,想想就牙疼。
現在看來,應該是不用了,呼……鬆一口氣!
發芽了就預示著成功一大半了。
這個法子用的比溫室催芽的那個法子要好。
張平安利索地將剩餘的番薯全拿過來了,讓丁老頭帶著人,按照這種露地育苗的法子把番薯全種下。
丁老頭是個利索人,話不多,但乾活麻利。
當天就全種下了。
就這樣,等四月中旬的時候,張平安再去田莊那邊看,田地上已是趴著一片鬱鬱蔥蔥的番薯藤。
可以進行扡插了。
每一株都寶貝的很!
此時,張平安不由得想起前世在孤兒院的時候,每到這個季節,采購食材的人都會去附近郊區找人買扡插用不完的紅薯藤回來煮著吃。
有時候甚至要一連吃上十幾天,能把人的臉都吃綠了。
可以說一年四季,基本都是什麼應季什麼便宜就吃什麼。
從煮茄子、煮菜苔、煮南瓜到煮蘿卜,大概就那幾樣。
真沒想到有一天,紅薯藤還能成為寶貝。
張平安笑了笑,搖搖頭不再多想。
吩咐田莊上的老農按呂宋學來的法子,選擇帶3~4個芽點的粗壯紅薯藤,采用斜剪的方式,插入疏鬆的土裡,大概插入2\3,輕壓固定後澆透定根水。
然後耐心等待土乾再澆水,避免積水爛根。
能種多少種多少,儘量不要浪費。
乾的最好的就屬丁老頭了,又快又利索。
而且難得的愛乾淨,乾完農活後必會洗手擦臉,把自己打理整潔。
不會像一般農民那樣埋汰。
張平安忍不住誇了幾句。
丁老頭搖搖頭溫和道:“這不算什麼,現在摸索清楚了番薯怎麼種,以後侍弄起來會更快一些,畢竟番薯不算嬌氣,還是很好打理的!”
“那豈不是屈才了,周大人信裡可是說您十分擅種植,保不齊以後還有其他地方需要您呢”,張平安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