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二姑擺擺手,不在意道:“嫁妝不嫁妝的我們家也不看重,隻要姑娘人好就行。”
“不過剪秋他爹娘陪著家裡老太太去上香去了,得住一晚,明日才能回來呢,等明日他們回來之後我們再帶著剪秋上門拜訪,給女方那邊回個話。”
“行,這事不急,我就是先來說一聲,你們商量好了之後給我答複就行”,張平安笑道。
說完這事兒也沒多留,便回衙門了。
連老娘徐氏問去陳家乾嘛,他都沒說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事兒成了還好,皆大歡喜,萬一不成說漏嘴的話很容易對兩邊名聲有礙。
轉眼到了第二日傍晚,陳父陳母果然帶著陳剪秋上門拜訪了,隨行的還有陳二姑。
相比於陳父陳母謹言慎行的處事風格,陳二姑性子更加熱絡大方,更擅長跟人打交道。
帶著陳二姑就不會冷場。
張平安本想帶著人去偏廳聊。
陳二姑笑道:“就在這兒聊吧,沒什麼可避諱的,都是自己人!”
兩邊聊了一會兒後,徐氏才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拍著大腿爽朗道:“原來是這麼回事啊,不過剪秋歲數也到了,有合適的姑娘是該定下來了,也讓家裡長輩早點抱孫子!”
說到這兒還回憶了一下:“我記得孩子他爹說丁老頭是個本分肯乾的,性子踏實,他孫女也懂事,就是他們家沒什麼人了,萬一等丁老頭去了,那姑娘可就是個孤女了,沒娘家可走動,配剪秋的話,說實話家世門楣稍微低了一些。”
徐氏評價的算比較中肯客觀,這時代的人說親還是挺在意女方有無娘家,雙親是否俱全的。
如果家族人丁凋落的話會被認為福氣不旺。
陳母聞言笑了笑,笑容裡麵有幾分苦澀和頹然:“妹子,我們家情況你也知道,如今比不得從前,也算不上是什麼大戶人家了,好在有手藝,吃飯倒不愁,旁的也沒什麼特彆的了,何況高嫁低娶,曆來如此!
我聽說這丁香姑娘還識文斷字,也孝順,又有一手侍弄花草的本事,配剪秋倒沒什麼配不上的,隻要兩個人齊心協力好好過日子就行。”
“那這意思是應下?”徐氏試探道。
“嗯,這門親事就麻煩平安了,幫忙回個話,商量個日子”,陳父聲音低沉地回道。
麵上有些鬱色,並不是特彆開心。
不僅陳父陳母,就連陳剪秋麵上都有些茫然。
顯然對於成親這事兒並沒有完全做好心理準備。
張平安猜測估計陳父陳母對這門親事並不是特彆滿意,這個丁香算是矮子裡麵拔高個,綜合衡量下的選擇。
最開心的人就屬陳二姑了,連聲道謝。
和徐氏特彆談的來。
她對如今這局麵看得清楚,他們陳家如今就是普通人家罷了,何況在慈縣還是外來戶,挑來挑去,到時候高不成低不就的隻能是耽誤了侄子。
她今日白天也帶著大哥大嫂偷偷去看過那個丁香,對小姑娘挺滿意的。
她知道大哥大嫂也算滿意,隻不過對女方的家世有些微詞,還有些適應不了如今的落差罷了。
這些都需要時間磨合,不是大問題。
最重要的是成了親以後,有個人能陪在身邊知冷知熱,以後再有幾個娃,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日子才熱乎、有奔頭。
家裡老太太也是這樣想的,不圖女方家世,人好能過日子就行,這才能把親事定下來。
不得不說,這想法和徐氏有些相似。
她覺得兩口子能有話說,能彼此相伴一生就很不錯了,其他方麵大差不差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