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府曾經雪中送炭,他現在就來錦上添花。
琢磨了一輩子人心的老油條,怎麼能看不懂軍方的意思。
這朝中的人還評價這位——為人慷慨,不設城府,自號坦坦翁。至臨大節,屹乎不可奪。
嗬嗬——
“哦,那朱允炆怎麼說?”
張欣明白了。
識時務者為俊傑,劉三吾已經是半拉燕王府的人了,就看公爹成事與否,這就是兩邊下注,那邊也不得罪。
“他肯定是整個人都不好了唄!老爺子敗得乾淨利落,他還能說啥,這打仗他又不懂!開國六國公,二十八候,碩果僅存的就耿家老爺子跟郭家那位,祖父輩的開國老將,他連生氣都不敢明著生。所以,換人了!方孝孺薦了一個年輕的,就曹國公李景隆。李家的。”
朱高熾每天都處於一種很想笑的狀態。
選半天人,最後選了李景隆,理由是李景隆是至親的表哥,真的是,能笑死個人。
耿李徐郭四家裡麵,要說誰的怨氣最大,李家當仁不讓。
李景隆的爹——李文忠貌似就是被文臣們下手弄死的。
這也是多年前的舊事了,也是這次三家翻舊事翻出來的不對勁。
李文忠是皇祖父二姐的兒子。
皇祖父的二姐沒的很早,於是李文忠從十二歲開始就跟著皇祖父了,有一段時間直接成了皇祖父的養子,改了姓朱,這就是說李文忠相當於是朱家兄弟的一員。
李文忠跟徐達一樣,都是勇武善戰的良將,都為大明朝立下赫赫戰功。
這兩人也不像一般的武人,在征伐天下那會,不饒亂兵,不殺俘虜。
後來李文忠立了功皇祖父就讓他恢複了原姓,建朝以後更是封了曹國公。
姓氏雖然不一樣了,可兩家的親戚關係還在。
李家人跟朱家人就一直走得很近,皇祖父也相當的信任李文忠。
洪武十二年的時候,皇祖父還讓曹國公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
這大都督府就是五軍都督府的前身,掌管天下所有兵馬,同時曹國公李文忠還監管著國子監這個大明朝最高的文人學府。
這個權利可以說僅次於前太子大伯。
比身居高位更難得的是,李文忠並不棧戀權位,洪武十三年那會皇祖父裁撤大都督府,李文忠二話不說,退了下來。
這以後李文忠的活就剩下國子監這攤子事了。
一個武將,管著文人的最高學府。
不管是不是實際插手了,在文人的感覺裡總是不那麼美妙的。
另外一個,皇祖父在皇祖母死後,頗有一點亂政的趨勢,能勸諫還能全身而退的人,隻有李文忠一個。
就後期李文忠好多次勸皇祖父的話,換彆人身上得死個七八回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