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人,就會有私心,誰也不知道這個私心會導向哪裡。
有些人的試探是為了明哲保身,有些人則是為了找到一擊即中的死穴。
很多時候,在事發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死穴已經暴露出來了。
而且徐氏突然想到,回了京師,朱瞻基必然要去大本堂上課。
到時候同樣的情況還是會發生。
孫子的記性實在太好,那麼些繁雜的人名地名,隻要講過,基本就不會忘。
這樣的學生教起來是很讓人癡迷的。
不知不覺就會越教越多,夾雜的私貨也會越來越多。
這個對朱瞻基非常不好。
一張白紙,前麵的人畫好了底子,後麵的人就很難下筆。
徐氏要在朱瞻基進學堂前,提前做持筆人。
之前她顧慮著朱瞻基太小,不能理解這其中的差彆。
但昨晚朱瞻基的那疑問,跟最後的總結,就說明朱瞻基完全能夠融會貫通。
她必須從帝王的角度,把《資治通鑒》這本帝王之書裡的條條道道,早早的講給朱瞻基聽。
讓朱瞻基在進學以前就能獨立思考。不受他人觀點的影響有自己的見解。
將來才不至於讓學堂裡那些大儒左右了去。
朱允炆就是個典型的被左右了的且失敗了的例子。
一個當君王的人,無法完全掌控軍權的情況下,談什麼文治!!!
這狗屎一樣的認知,居然也是大本堂教出來的。
說到最後,徐氏都有點激動了。
反正孫子不能讓彆人謔謔了。那麼聰明的一個大孫子!
“這樣,也太辛苦娘了,”
張欣摟住徐氏,有點想哭。
婆婆真的是,什麼都想在了最前麵。
“也就是到小胖這裡了,以後你的孫子,你教。再往後,也就當個傻瓜皇帝罷了,那會我們都埋土裡了,管不了!”
徐氏想說朱瞻基運氣好。
這真就是趕趟,要不是身體大好,她真沒這精力。
朱高煦跟朱高燧她就因為精力不足,沒教好,各有各的大毛病。
“這又不是斷了,還有我的兒媳婦呢?”
張欣嘴裡安慰徐氏,自己心裡卻是萬箭穿心。
她的兒媳婦。。。。真斷了。。。
說到底還是自己當年的錯,心裡沒成算。
她的親娘包氏礙於麵子把小姑娘帶過來,她以沒有前例推了就是了。
她都是太子妃了,無論她怎麼做,誰都不能有什麼怨言,更何況那隻是永城的一個小主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