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那會必然也是有高人指點。”
張欣這一句話,突然就又提醒了朱棣一次。
他當年不是太明白先帝為什麼要在一本律法書上花那麼大的精力。
為了老百姓求告有門,也不止是律法這一條路。
現在可算是懂了。
好家夥,他爹用一本律法書,牽製了文臣二十幾年。
雖然他爹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百姓,但提議他爹做這個事的人,未必不是跟他現在一樣的原因。
一個隻會打仗的大老粗,要怎麼坐穩這個江山,可太講究方式方法了。
“能得天下必然是有原因的。
爹修律法,咱就修除了律法之外的百家之書吧。
前元這百年間,多少前朝的書都失傳了。
太可惜了。
民間興許還有藏起來的孤本。”
即便單純修書,徐氏也是向往的,幾千年的傳承,萬萬不能斷在大明朝,那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隨便說一個,就夠幾十年研究了。”
張欣瞅準時機,又提議。
“經史子集更重要一些吧?”
朱高熾沒想到張欣的想法這麼大,隻是有點跑偏。
“當文人的,他們本來就是經史子集學得好才考出來當官,那不是成了送分題麼?
沒幾個月就修完了,那不是純純的給他們加了聲望?”
張欣反問。
著書立學,文人的夢想。
更彆說是皇家張羅的公費著書了。
沒難度,那就拖不了人家多少時間,也占不了人家多少精力。
“對,欣兒說得對,最好是咱也不說最終要啥樣的,讓他們發揮著來。
做完了,皇上一否二否三否,再一加二加三加。
任誰也不想半途而廢。
夠這些好沽名釣譽的人折騰十幾年了。而真正愛書的人,修幾十年他們都願意。
皇上指定一個領頭的,再讓他張羅人一起修。
這誰能進,誰不能進,終歸這人心,就不齊了。
到時候就能各個擊破。”
徐氏摸了摸張欣的腦袋大表讚賞,還笑得特彆的壞。
“我的皇後威武!!!”
朱棣拍案叫好。
“娘千秋萬代——”
張欣趕緊也奉上最新鮮的馬屁。